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2022-10-22 16: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马铃薯系茄科植物,属粮菜饲兼用型,加工用途多,产业链长。马铃薯具有耐早、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虎林市处于黑龙江省东部,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马铃薯生产。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粮经作物,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了一定损失。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晚疫病的发生与蔓延。

1.控制初侵染源

1.1种薯收获

有关研究表明,种薯的成熟度与块茎离开植株的时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在田间离开植株时间越长,种薯成熟度越好,特别对于未成熟的品种更是如此。因此在收获前2-3周,割除植株,地面喷洒0.1%~0.2%的硫酸铜液,或除草剂、干燥剂杀死、清除地上茎叶,可以避免后期由于阴雨连绵,使晚疫病菌从植株落到块茎而引起腐烂,增强了块茎成熟程度和抵御病菌的侵染能力,降低种薯带菌率,尤其对于未到成熟期的品种需提前的时间更长一些,效果更好,并选择好天气收获。

1.2种薯入库

1.2.1薯库熏蒸灭菌

种薯库使用前用200倍福尔马林喷洒一遍,再用0.5g/m325%百菌清烟雾剂闷熏24小时,并禁止种薯库里同时贮存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茄科作物。

1.2.2种薯精选与贮存

在种薯入库前要严格进行挑选,选择无病斑、无损伤的薯块入库,种薯贮存厚度一般不要超过50cm,温度2-4℃,在贮存期间应用25%百菌清烟雾剂,1g/m3,每隔20天熏蒸一次,人工精选1-2次,病薯、烂薯、损伤薯移至库外处理掉。

2.加强栽培管理

2.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多年引种试验结果:国内地理位置近的育种部门选育的品种抗病性强,如克新12、东农303;而进口品种易感病,如诺兰、费乌瑞它、大西洋等。

我们于2004年-2005年开展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其中2004年7月10日克新12病情指数为0.56;东农303病情指数为0.46;诺兰病情指数为1.34;费乌瑞它病情指数为1.20;大西洋病情指数为1.75。2004年7月25日克新12病情指数为0.96;东农303病情指数为1.12;诺兰病情指数为2.31;费乌瑞它病情指数为2.58;大西洋病情指数为3.75。

2005年7月2日克新12病情指数为0;东农303病情指数为1.14;诺兰病情指数为2.01;费乌瑞它病情指数为1.48;大西洋病情指数为2.14;。2004年7月17日克新12病情指数为1.14;东农303病情指数为1.53;诺兰病情指数为2.58;费乌瑞它病情指数为2.64;大西洋病情指数为4.15。

2.2使用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由于经过严格的茎尖脱毒、组织快繁、扦插育苗、网室繁种等技术环节,能有效的防止种薯带菌,切断初侵染源,能极大的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选用优质脱毒种薯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2007年我们开展2种不同种薯的马铃薯晚疫病调查,调查结果一级种公顷产量2.13万公斤;普通种公顷产量1.57万公斤。

2.3种薯播前处理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是通过带病(菌)种薯进行传播。因此,在播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薯,杀死种薯中的病原菌,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杀菌、降低田间发病率,提高出苗率。对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重要作用。切块时,发现病薯,将切刀用50%福尔马林或5%来苏儿将刀浸泡消毒,切好的种薯用甲霜灵、克露、百菌清、大生等杀菌剂处理,消毒灭菌,效果较好,最好用整薯作种薯,减少传染机会。种薯杀菌处理后,田间中心病株减少,晚疫病发生期明显后移,与对照相比病情指数较低。

2007年我们开展使用代森锰锌处理种薯(诺兰)对比试验,四次(7月5日、7月14日、7月22日和8月11日)田间调查病情指数,处理区均比对照区病情指数小,小0.89-4.05。处理区公顷产量1.89万公斤,对照区公顷产量1.34万公斤。

2.4正确选地选茬

马铃薯是块茎植物,它的块茎是在土壤里形成和长大的,所以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涝能排水、旱能灌溉、土壤砂质、中性或微酸性(PH=5.8~7.0)平地与缓坡地块最为适宜。选地切忌重茬,也不要在茄科(如番茄、茄子、辣椒、烟草)或白菜、甘蓝、大豆等为前茬的地块上种植,以防感染病害。最好选玉米、小麦、谷子茬。特别是马铃薯与葱、蒜一类蔬菜轮作,不仅可调节土壤养分,提高产量,这些蔬菜作物能分泌一种植物杀菌素,有杀死晚疫病及其它病菌作用。忌同甜菜、萝卜、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轮作,它们一样消耗土壤中大量钾,会导致土壤钾肥不足,同时发生共同病虫害。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如种植需要间隔一定时间。

2.5实行扩垄栽培,多培土

确定适当种植密度,适当扩大垄距,缩小株距,高培土,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环境,抑制晚疫病发生发展。2006年我们在海江镇胜利村将马铃薯60cm×25cm的垄距和株距改为68cm×22cm,改变以后的布局能有效控制晚疫病蔓延发展,改善田间环境,确保产量,增产17.6%。在机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继续增加垄距。

在其生育期内,要进行2-3次中耕培土,这样能保水保墒提高地温,增加结薯层次,提高产量。也可以防止马铃薯块茎露出地面,防止植株上的病菌落到地面上侵染块茎,减少块茎带菌,同时减少绿头。

2.6使用化学杀菌剂

2.6.1提前预防

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入雨季,此时正值马铃薯封垄开花期,逐渐进入晚疫病发生期,这时全田进行一次低浓度喷药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晚疫病发生。药剂一般选择保护型杀菌剂如代森锰锌。

2.6.2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科学防治

每年7月初在马铃薯种植易发病地区,设立晚疫病中心观察圃,监测当年当季病害发生动态,并结合大面积田间调查,根据阴雨、雾露持续时间等气候条件,及时作出预警预报。6月末7月初,当连续72小时相对湿度高于75%,温度低于20℃,日照时数不足4小时,及时仔细查找中心病株(中心病株的症状最初出现在植株的基部,病菌在幼苗上沿着皮层向上生长,在茎基部形成不明显的褐色斑点,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不断发展,形成黑色短条或环形病斑,在湿度大时,黑斑表面会产生稀疏的白霉)发现中心病株,发出防治晚疫病警报,进行高浓度喷药,并将中心病株拔除销毁。以后视病情发展和天气变化隔5-7天喷药一次。药品可选择甲霜灵锰锌、大生M-45、杜邦克露、安克锰锌、代森锰锌等。

我们自2004年-2007年应用有效杀菌剂防治晚疫病效果来看,在晚疫病发生较轻年份可增产21.2-42.3%,较重年份增产96.4-118.2%。

2.6.3有效杀菌剂的正确使用

为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杀菌剂而发生防治失败,延长其有效时间,最好选择两种有效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可增强防治效果。

3.讨论与结论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控制菌源主要来源,加强农业防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多种措施综合运用,是可防可治的。


推荐访问:晚疫病 马铃薯 浅谈 防治措施 综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