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工艺系统的采购零部件价值模型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构建基于工艺系统的采购零部件价值模型

2022-10-21 20: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本文将产品成型工艺过程系统和物料流成本会计理论结合起来,构建基于工艺系统的价值模型,按照模型标准计算成本价值,由成本价值确定采购价格,取代比价采购、招标采购的传统定价模式。价格的确定有了统一的数学标准,价格制定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价格的科学性、一致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value model of diesel engine components and part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manufacture process through combining products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the theory of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pricing model of price contrast or call for bids, the purchasing price can be made by cost value which is calculated by standard value model. The efficiency of price making can be highly improved, and the rationality and consistency of price can be guaranteed as price making has a unified mathematical standard.

关键词: 价值模型;成本;产品;工艺过程

Key words: value model;cost;products;manufacture 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008-02

0 引言

比价采购招标采购几乎是企业的不二法门,似乎只要以这样的方式按照最低价格买进来,采购价格就是合理的,固然这种方式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多种显而易见的弊端。近期,我们将产品形成的工艺过程系统和价格管理结合起来,采用基于工艺系统的价值模型,按照科学的标准即成本价值来计算确定采购价格,取代原来的买卖双方的博弈来确定价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模型的建立是对传统报价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价格的确定由原来的人为议价改为经科学的计算,按照统一的基准来确定,价格制定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人为的因素,价格的科学性、一致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1 模型原理与构成

价值模型的理论依据是:产品的价值是凝结在产品从毛坯到成品形成过程中的劳动决定的,把TS16949过程方法的基本理念应用于产品形成的整个过程,把工艺过程技术和材料流成本会计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用“过程”的思路规范、量化产品的价值,即按照工艺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先后次序对成本要素行分类,并按照市场的标准用“价格”量化,把这些量化的生产要素按照所属的成本会计的科目归集出产品的成本,在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价格。这符合价值工程把不同的产品零部件的功能用“钱”进行比较测量的理念,也是TS16949过程方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模型的构成包含典型工艺、毛坯材料标准重量、标准工时、规定的财务数据等四部分,前面的是后面的基础和依据,由这四部分最终归集出零部件的成本。模型中各成本构成要素的具体逻辑关系如图1。

1.1 典型工艺 首先对不同型号的产品上具有同一功能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同类别零部件制定虚拟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工艺流程,即典型工艺。它规定了产品形成的先后次序和逻辑关系,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针对柴油机某一种零部件确定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生产工艺,设备、工装、刀具等的选择是基于行业平均工艺水平(市场标准)。同一种零部件因结构、尺寸等原因一般要细分为多个类别,因而具有多个典型工艺;某类件也可能会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典型工艺,计算某一具体零件采购价格时选择典型工艺的原则按照对企业有利的原则,即允许不同工艺的存在,但由供方承担该工艺与典型工艺的成本差异部分——整体成本最低原则。典型工艺的典型性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某类别零件形成过程的“标准”,在计算某一具体零件采购价格时,该零件的形成路径是标准的。

1.2 标准工时 针对典型工艺制定的每个工序的工时称为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按照社会平均水平确定。不同规格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工时单价,标准工时和工时单价共同确定制造成本。企业要建立不同设备的标准加工参数数据库,并要固化工时的计算标准,按照标准确定模型工序的标准工时。

1.3 材料标准重量 首先要建立零件的三维数学模型(pro-e),按照模型的基本参数,适当考虑余量、利用率等参数计算得出标准材料重量。建立并固化计算公式作为材料标准重量模型。材料加工余量、利用率、消耗等参数的选择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参照社会平均水平确定。正常情况下上述参数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形状、规格、精度等由工艺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另设定,材料成型工艺按照图纸规定或行业正常工艺水平确定。对于机加工金属零件而言,按照此方法计算出的标准重量是一数学化的计算结果,它是标准的,也是唯一的,对价格的贡献几乎没有误差。其实标准材料重量就是对材料流成本会计中副产品的成本上限的规定,以机械加工为例:规定铸锻件加工余量3mm,铸锻件毛坯拔模斜度3度,锻件最大火耗5%,型材、板材进行计算套裁等。

1.4 规定的财务数据 规定的财务数据包括统一的不同设备工时单价、材料单价、企业间接费用、国家税赋、产品毛利率等五大类,这些数据的确定原则是按照社会行业平均水平确定,各项税率按国家统一规定。显见,这些规定的财务数据是动态的,应当符合当时的社会行业平均水平。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它不单是一系列的数据标准,更关键的是这些标准要有强大的企业、行业数据库作为支撑,配置专门的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及时更新、补充、完善,并在企业不同部门间共享,以保证企业在产业链上具有充分的竞争力。

2 模型的评价与应用

2.1 模型的评价 模型的评价要评价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理论的正确性要从工艺技术和成本会计两个维度进行,操作的可行性要和模型覆盖的已有的零件价格进行比对、互较;要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模型的评价、批准。首先,要检索出潍柴公司全部机型的同类别零件或同一功能作用的零件,对这些零件进行分析、比较,按照工艺过程、毛坯形成、结构特征等一定的规则,对这类零件进行分类,确定模型分类的准则和标准并建立模型——相应地,由此确定的标准模型一经确定,就成为这类零部件的模型标准。其次,理论正确性的评价主要从柴油机技术、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和成本会计数据的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主要从技术的角度评价模型的正确性。操作的可行性就是要对每一个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模型所覆盖的已经定价零部件,要对模型所测算出的价格和原定价格进行比对,比对的目的在于查看价格的相符程度,基本一致表明模型易于推行,当不一致时要对模型进行检查、评价;同时要把模型的结果放到产业链上进行审视评价,具备条件的,要与行业中其他企业相同的或相类的零部件采购价格进行比较互较。模型一经确定,以往不一致的价格从长期看要按照模型进行修定,短期内要维护价格的相对稳定;两种价格不一致时评价标准要从“真”而不从众。企业要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模型的评价,并建立专门的程序审核、批准价值模型,按规定流程批准后才能作为标准模型应用。模型的评价是动态的PDCA过程,要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对模型进行再评价,每次循环都会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度。

2.2 模型的应用及效果 模型一经制定即作为核定采购价格的标准,纳入专门的模型库内,由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管理、应用。对采购零件确定价格时,首先由工艺技术人员检索出原有的/相近的模型,对相同的部分按照模型的规定予以确认;对差异部分另行审核工艺、材料、工时等,据此价格审核人员只对差异部分确定价格的变动。标准模型的标准是相对的,是动态的,不同的行业乃至在不同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模型是不同的。模型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改进,由原模型制定人员进行修改,按照新模型进行重新评价。对于同一种零件,可能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符合社会平均水平的加工工艺,因而分别具有相应的模型。当用两种模型测算出的成本有差异时,应依据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相应的取舍。今年五月份以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人员配置在原来纯财务人员的基础上补充了技术、工艺人员,其比例为56%。并同时按照上述思路展开价值模型工作,我们以成本高、变型频次高的原则,按轻重缓急建立了柴油机十八类主要零件的价值模

型,模型零件成本占整机比例70%以上,价格制定的效率和准确度大幅提高。通过对十月份以来300余种零件的统计,价格制定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7天降低到1天以内。

以变型最多、结构变化最大的柴油机支架为例,针对531种支架共建立了四种模型,模型的准确度(成本差异在3%以内)达95%,并同时对价格差异大的支架制定了几个修正计划。

2.3 模型的应用规则 模型成立的前提是大批量生产原则。工艺、材料、定额工时、各项费用等确定的依据是按照大批量生产的原则。对样件或中小批量生产的零件,我们的经验是成本确定的基本依据仍然按照上述模型,具体执行价格时由定价人员按照具体情况适当考虑设备、工艺装备、刀具、模具成本得出,在限定的时间或数量范围内执行。不同厂家提供同一零件时,原则上确定统一价格;因特殊原因造成的价格差异在一定的期限内允许存在。为了维护价格的相对稳定性,按照模型计算出的新报价零件的价格和原有的同一零件或相近零件不一致时,在近期内不作为变更原价格的依据。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产品形成过程成本来确定的,在依据成本确定具体零件采购价格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品牌、竞争者关系等多重因素,结合传统的比价、招标等多种方式。

3 价值模型工作前瞻

3.1 价值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 价值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供方管理和整个价格体系,涉及柴油机技术、工艺、工时、材料、价格及供方管理等多项业务,业务模式是全新的,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充分融合工艺技术和成本会计的诸多知识、业务,配置资源,明确职能,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同时,依据模型计算产品的价格是对传统的价格制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既有的价格制定机制、体制对其具有巨大的束缚作用,固有的观念、思维的惯性更是影响巨大。

3.2 价值模型的信息化 价值模型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强大的数据库和系列的标准体系,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工程信息平台。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庞大的数据、繁杂的检索比对工作将大大的影响价值模型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牛占文.基于材料流成本会计的经营管理讲义.天津大学,2012-11-19.

[2]于富生主编.成本会计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1.

[3]王乃静主编.价值工程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1.


推荐访问:零部件 构建 模型 价值 工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