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2022-10-21 15:0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构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本文针对地方普通高校的特点,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研究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方法,探讨了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提出了五位一体综合创新实践平台的具体构建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创新;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一般立足于地方,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其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立足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的人才”。但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招生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与全国重点院校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普通高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建立完善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由四所院校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为适应本地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优化和改革,努力形成多元的、以学生为本的、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文件,既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及其在计算机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又要考虑计算机发展迅速这一特点,既要结合本学科的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又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本学科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据此,我们提出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六大特点:

(1) 课程体系设计采用I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必修和选修)所占比例相当。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指导思想,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方面的课程。既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

(2) 按类别及关联度重新整合课程,形成课程模块群。课程重新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高教学效率,将各门课程中重复的、冗余的内容去掉;二是节约教学时数,可以减少部分不必要的理论教学,而将剩余的时间用于加强实践性及创新性的教学。例如我们将“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与设计”四门课程整合为一个课程模块群。这样,可形成以算法分析与设计为主线,其他三门课程为点的连贯的课程体系,在C语言中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在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中掌握算法的详细分析与设计过程。这样,算法分析与设计融入其他三门课中讲解,该课程不再单独开设,从而节约了部分学时。再如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等课整合为一个课程模块群,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去除冗余合并为一门课“计算机原理”,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整合为“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一门课,这样就形成了以“数字逻辑”为线,“计算机原理”及“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为点的连贯课程体系。按照同样的设计思路,我们对所有的课程均进行了整合、优化,形成了重点突出、内容连贯、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并指定专门教师全程负责,综合安排内容和深度。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的目的。

(3) 按市场对本学科人才需求情况,动态划分专业方向。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计算机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三大方向,分别培养当地急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程师、软件开发与运行维护工程师、计算机销售、维护及图形图像制作工程师,每一个专业方向通过设置专业课程组来体现其特点,鼓励学生首先完整地选修一个方向的课程,有余力的再兼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方向课程。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我们规定每年一小调,四年一大调,以变应变,动态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4) 强调基础理论,实时引进本学科的新技术。基础理论是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在工作岗位上能否进行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前面提到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群外,我们还突出了两年数学不断线、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齐头并进的思想。除“高等数学”外,我们还开设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并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计算方法”选修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把与本课程有关的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及表达法传授给学生。针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除了在课程中及实践环节中要求教师实时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外,我们还通过每学期不定期的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科进展,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科技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5) 大幅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立体化的实践平台。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技术保障,是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岗位及岗位群,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首先,我们加大了实验教学时数,实验时数大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其次,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践平台,形成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6) 实行“2+1+1”教学模式。用两年时间打好基础,用一年时间进行专业方向教学,再用一年来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并完成毕业设计,对少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但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落实情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因此,建设一支业务精、水平高、梯队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

(1) 采取在职研修、脱产培训、聘任等多种措施,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进行网站组建、工程验收、软件开发等业务工作。在系内部,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研究小组,定期由教师轮流负责进行教研和科研活动,强化教师的在岗进修意识。积极开展社会合作,聘请一些学术造诣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承担学校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双师型结构较为合理的系、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2)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保障,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前提。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龙头,按专业方向形成多个学术团队,以此为基础积极申报教研和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我们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省级和市级教研和科研项目六项,校级项目多项,教师通过教研和科研活动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和培养了师资队伍。

(3) 提高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立足点,是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主要指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层次的精品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按精品课程的要求规范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经过努力,已有“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相关主讲教师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及教材的建设,近几年,我们先后编写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其中《Delphi程序设计及实验指导》一书还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课程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4)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构建了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院系教学督导组评估以及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评估等多级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每学期终还要对表现优秀及较差的教师进行奖励或批评,并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及教学责任心的提高,备好课、讲好课,教师间的互动学习蔚然成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型集体。

4构建完善的创新实践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岗位群的适应能力,知识运用与转化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构建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 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课内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点的重要保障,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本课程核心内容和思想的前提,也是后继综合设计的基础。按照课程性质不同,课内实验通常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除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如“数据结构”中各类排序算法的验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性的实验,把生活、学习、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进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中,任课教师依据实验创新的内容情况进行实践成绩的综合评定。

(2) 综合设计。综合设计是指学生学完一个课程模块群后所要完成的较大型的综合实验,综合设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方向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一般安排在三年级,每学期4周。在综合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某一专业方向的具体问题进行求解。综合设计的题目一般由学生通过本专业方向的社会调查来确定,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参考意见,并对可能的设计工作量进行合理增减。对部分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己申报科研课题,所有设计工作应在三周内完成,第四周按照工程化的思想撰写设计报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辅导,并依据学生的设计态度、设计水平、创新点、设计报告撰写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成绩评定。

(3) 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成全部主要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实践过程,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时间一般为8~10周。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就业前的一次综合培训,是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就业单位、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岗位实训。因此,除部分确定考研的学生外,一般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在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争取实现产学合作,校企双赢。目前我系已在“远大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奔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同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八家当地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平台。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每一个实习基地另派两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副导师,全程监控、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过程。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汇报,总结实习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表彰实习优秀的学生。最后,依据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的生产建议、实习报告撰写情况、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由导师和副导师给出实习成绩。

(4)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就业前最后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实训活动,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大约16周。在毕业设计的安排上,我们改变了原来教师出题,学生完成的传统形式,而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部分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可在毕业设计中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题目由实习单位和学生共同商定;部分已提前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也可直接将单位的某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工作作为设计题目;部分学生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自主申报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题目。当然,上述所有的题目都必须通过系部的严格审核和批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毕业论文的水平大大提高。

5结束语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是质量保证的前提;师资队伍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是质量保证的手段。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我们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整体优化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育坚,鲍泓,鲍有文,等. 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8(10):134-136.

[2] 杨起帆,陈观林,朱勇,等.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 高教探索,2006(1):65-67.

[3] 李群英. 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8(30):46-47.

[4] 韩利凯,雷伟军,毛艳,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78-80.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Innovative Computer Talent-Trained in Local Universities

ZHANG Jing-an, GUO Xian-e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China)

Abstract:Talent-trained program, teachers team and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constitut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innovative talent-trained.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yea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talent-trained program, probes into the building plan of teacher’s tea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posal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computer; innovate; quality assurance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普通高校 保证体系 创新 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