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干预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媒体视域下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干预

2022-10-21 08: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学生个性意识增强,思想趋于多元化。青少年学生的交流、分享和表达习惯也与以往不同,青少年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对待新媒体,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导致其心理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优化青少年学生交流、分享新媒体环境,加强新媒体机制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为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援助。

新媒体  青少年学生  心理干预

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渠道,而青少年学生对新媒体的需求与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深入开展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环境引起的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容易造成人们心理迷失,特别是一些负面信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人们心理的一些变化,处在心理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更容易受其影响,不良的新媒体信息可能会带来的心理变化,处理不好则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1.影响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信息呈现出无障碍传播,青少年学生可以随意接受不同的观点,这其中也不乏许多的不良社会论调,这些信息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导致其价值取向的错失。青少年学生接受新媒体信息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感知而非理性的思考,缺乏主动性,这将导致青少年学生思维能力的缺乏和削弱,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2.导致道德观念错失

新媒体环境的隐蔽性,尤其是语言交流的非直接性和网络交往身份的虚拟性,更容易造成一些犯罪现象的发生。在新媒体背后,还隐藏着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等一系列的网络行为。处在青春关键期的青少年学生,作为新媒体这个群体的活跃份子,如果在网络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完美的自我,不能实现现实与网络虚拟角色之间的转换,就非常容易导致行为失调、心理错位,更有甚者,由于自控能力不足而做出一些道德缺失的行为,最终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情感缺失。新媒体还会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意志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新媒体的信息过滤不严格,会同时产生有用信息和无用的信息,而新媒体时代所采用的是单独的信息接收模式,青少年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天地,让人不知不觉地患上了“精神麻痹病”,主流的道德追求被个人的追求所淹没,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信息伦理多样化的状态下,青少年学生伦理决断力将面临考验。

3.心理封闭、情感淡薄

新媒体环境的虚幻性,造成人际情感的缺损,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情感的疏远与隔阂。在长期的虚幻网络交流中,青少年学生沉浸在虚拟身份的通信和愉悦中,忽视了真实身份。而长期在虚拟环境中生活,过分迷恋网络,造成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时间一长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自我封闭。如果断绝了与现实社会真正的沟通,必将产生孤独,网络虽然能够减轻青少年学生的孤独感,但迷恋网络交往的青少年学生往往把虚拟的交往方式带入现实,虚拟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使之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不能很好地融入现实生活中,不能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导致自闭症。

4.友情、恋情的虚拟化,对新媒体存在依赖性

新媒体中的网络友情、网络恋情是网络社会的延伸,它是虚拟的友情和爱情。而事实上,现实社会中的友情和爱情与网络情感区别很大,友情和爱情必须通过彼此充分熟悉了解,在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接触交往,才具有真实情感,这也是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如果长期沉迷于虚拟网络情感,一味放任和随意对待,就会使青少年学生产生情感困惑或者感情受到伤害,而长期迷恋网上游戏、聊天等新媒体活动,就会对新媒体产生依赖性,一旦成瘾,就无法正常生活,导致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受到很大的损害。

二、新媒体环境引起的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新媒体的固有特性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条件

新媒体是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信息量大等显著特点,这足以让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眼花缭乱。开放的新媒体以及巨大的参与人群是导致新媒体环境具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这种复杂环境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对新媒体虚拟性产生心理认同,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学生可以不断变换身份,打破传统的时空阻隔,忽略现实,创造一个完全的虚拟环境,从而导致虚拟和现实的混淆;其次,由于网络信息量大,给青少年学生们提供了应接不暇的信息,导致青少年学生“消化不良”,有意志力薄弱者会沉迷于这种便利,形成对媒介的依赖,会沉沦于这广阔的数字空间中无法自拔。

2.现实社会中某些不良社会因素是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处理都很幼稚,在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容易感情用事。特别是新媒体是最快反映社会事务的媒介,与社会现实直接联系,青少年学生更容易受到一些社会信息的影响。一些虚假的、负面的社会信息更容易让青少年学生冲动,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次,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使之缺乏足够的冷静和理性,这时心理表现就会呈现出脆弱的一面,导致心理情绪抑郁,处事消极。新媒体视域下外界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

3.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新媒体本身不存在问题,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自身问题所决定的。青少年学生阶段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一是交际需要与心理之间的相对封闭这对矛盾体。青少年学生时期,精神和情感的需求逐渐增大,造成交往的需要也就越大,反之,与心理闭锁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第二是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青少年学生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进行探索,但是又因为他们本身的见识和经历有限,导致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发生冲突。第三是青少年学生存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青少年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很多情况下青少年学生期望理性处事,但事实上又难以控制情绪,导致感情用事。所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矛盾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4.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的合力作用发挥不够是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教育学领域中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

传统教育经过多年摸索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如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知名企业家作报告等形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而面对新媒体环境,似乎学校、家庭、社会都对新媒体认识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滞后的现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显然社会和家庭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的作用不够;虽然学校通过网站、博客、展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刻板,主流意识也缺乏娱乐性,不能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兴趣,效果也不明显。而学校也没有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制,使社会和家长参与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疏导中来。因此,学校、家长、社会没有形成合力是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缺乏心理应对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新媒体的发展和管理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为新媒体发展的标准化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增强法律意识,规范青少年学生新媒体行为。新媒体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新媒体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快速传播,如处理及时得当,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处理不及时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因此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尤为重要。最后,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舆论导向研究,探索网络管理的新机制,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通过对网络论坛、博客、微博、QQ等即时通讯,及时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新媒体作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手段,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青少年学生用理性和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新媒体,提高在新媒体使用中的识别能力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新媒体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其负面影响;其次,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新媒体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认识新媒体发展的本质。只有青少年学生有了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青少年才能合理处理和利用新媒体,为自身发展服务。

3.优化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为青少年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便捷方式,也促进了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学生交流、分享和表达的习惯和方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青少年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容易被新媒体所干扰,甚至危害到青少年学生的交流、表达方式。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消除不良影响。新媒体能否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引导机制是最为重要的。各级管理部门要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新媒体教育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践内容,要积极推进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融合,预防青少年学生网络情感异化现象,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4.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新媒体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方式有了更多的自由,网络行为也更加多样化。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认真审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完善青少年学生教育体系。首先,教育工作者应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新媒体,提高自身使用和掌握新媒体的能力,针对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5.建立和完善心理干预系统网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信息获取和发布的媒介,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媒体不仅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还将伴随他们终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教育,我们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概念。因此,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力量,建立相关的网络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新媒体教育主阵地的建设,推动教育、科研机构对网络心理学的研究,通过课程开发或将其纳入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学校可以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将此类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家庭应当积极发挥监督和亲情感染作用,与孩子一起参与新媒体体验,以身作则,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合理使用网络、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习惯。社会应统筹各行政和公共权力,构建社区教育平台,监测青少年学生较为关注的新媒体事件。

————————

参考文献

[1] 张军辉.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 刘玉梅.危机与重建:网络中的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题分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 王传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高校理论战线,2009(7).

[4] 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1/15/c_124233840.htm,2013-01-15.

[5] 石嘉著.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山东大学,2012(3).

[作者:简洁(1983-),女,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王   颖】


推荐访问:视域 干预 心理问题 青少年学生 媒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