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戈仲伍早寒武世戈仲伍组中的海绵骨针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贵州织金戈仲伍早寒武世戈仲伍组中的海绵骨针

2022-10-19 17:3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贵州织金地区的寒武系底部发育了一层较厚的硅质白云质磷块岩,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小壳化石,但具体到文章所研究的戈仲伍地区的磷块岩中,尚未发现大量小壳化石,反而发现了较多的海绵骨针化石,结合前人在该地区已进行的研究,文章对戈仲伍地区的戈仲伍层位的条带状硅质白云质磷块岩中的海绵骨做了更加详细的研究,通过酸蚀法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海绵骨针实体化石,其中不但包括前人在薄片观察中发现的双轴针、五轴针和六轴针类型的海绵骨针化石,还发现了大量的单轴针、四轴四射针以及三轴五射针和三轴六射针的骨针化石,还包括个别形态不规则的海绵骨针。这些化石的取得不仅丰富了该地区所发现的骨针类型和种类,而且为该地区对于早寒武戈仲伍组中海绵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品和材料。

关键词:贵州织金地区;海绵骨针化石;类型

1 概述

海绵动物是一类被普遍认为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由于躯体较为柔软,通常难以通过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而作为支撑骨架的钙质或硅质海绵骨针,在躯体腐烂分解之后在水动力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大量零散的骨针并被埋藏而沉积。通过对现代海绵动物的形态及骨针的类型研究,对比所发掘的海绵骨针类型,可以初步的将海绵骨针化石进行对比分类。

2 研究区情况

该剖面地理位置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戈仲伍村正北方向大约1公里处的废弃磷矿场,坐标(105.853E,26.644N)。剖面纵向厚为15米,横向长约25米,其中以一层较薄的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为顶,下部为条带状灰色白云质、硅质磷块岩与深灰色薄层硅质、白云质磷块岩的互层,上下两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底部未见。

3 海绵骨针类型介绍

该地区已知的骨针化石类型大多是通过镜下观察岩石薄片所得,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海绵骨针的实际形态。文章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对样品通过酸蚀法处理,获得了大量的形态清晰的骨针立体化石,并在双目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骨针的形态并拍照。其中不但包括已被发现的双轴针、五轴针和六轴针,并且还包括数量较多的单轴针、三轴针等,并对骨针的类型进行了对比划分,结果如下:

(1)单轴骨针:骨针体呈针状,根据骨针两端形态不同分为单轴单射和单轴双射。

(2)双轴骨针:由两个双射轴垂直或斜交而成,即十字骨针或斜十字骨针。

(3)三轴针:其中三轴五射针由一个单射轴和两个双射轴近垂直相交而成,而三轴六射针为三个双射轴近垂直相交而成。

(4)四轴四射针:由四个侧射轴构成,侧射轴间夹角近120度。

(5)五轴五射针:由一个中央射轴和四个侧射轴构成,侧射轴之间及其与中央射轴间夹角不规则。

(6)六轴六射针:由一个中央射轴和五个侧射轴构成,侧射轴之间及其与中央射轴间夹角不规则。

(7)雪花状骨针:由多个针状骨针呈平面辐射排列而成。

(8)不规则骨针:由通过中心的多射分支以及每个分支的分叉状延伸形成。

在对骨针类型分类的同时,利用拉曼光谱分析基本确定骨针的成分主要为硅质。结合以上两者的结果,参考专业文献认为单轴针和四轴针可能为普通海绵骨骼,双轴骨针可能为原始海绵骨骼,三轴针为和五射五轴针以及六轴六射针可能为六射海绵骨骼,星状骨针可能为星骨海绵骨骼。

4 认识

(1)贵州织金地区的戈仲伍组磷块岩中发现的大量种类多样的海绵骨针化石,其中数量较多的为单轴针、双轴针和三轴针,四轴针、五轴针和六轴针较少。

(2)由于所发现的海绵骨针以硅质为主,结合骨针的类型参考对比认为,普通海绵、原始海绵和六射海绵在该时期较为繁盛。

(3)由于织金地区在梅树村期(即早寒武世)属于生物滩潮坪环境,该组中的海绵骨针为原地埋藏还是由较强的水动力导致的异地埋藏,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钱逸.中国小壳动物化石分类学与生物地层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47.

[2]李勇,等.扬子地台北缘早寒武世早期的海绵骨针化石[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3,15(2):31-42.

[3]胡杰,陈哲,等.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骨针化石[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19(1):53-62.

[4]杨瑞东,钱逸,等.贵州织金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中海绵骨针[J].自然科学进展,2004,14(8):898-903.

[5]王砚耕,尹恭正,郑淑芳,等.贵州扬子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28.

作者简介:薛园(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


推荐访问:织金 贵州 海绵 组中 戈仲伍早寒武世戈仲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