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障碍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实事求是障碍

2022-08-15 15:4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事求是障碍,供大家参考。

实事求是障碍

 

 做到实事求是需要克服的障碍

 实事求是说起来简单,但领导干部真正做起来实属不易。这里有一个"想 不想"实事求是的立场态度问题,也有一个"能不能"实事求是的能力方法问

 题,还有一个"敢不 敢"实事求是的勇气 胆略问题,更有一个“让不让”实事求是的环境问题。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其决定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素质,二 是社会环境。因而,阻碍实事求是的因素也来自这两个方面。

 一、主体素质方面的障碍

 主体是实事求是的核心。主体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实事求是的效果。在主体素质方面阻碍实事求是的因素有:

 1 立场、态度障碍

 领导干部倘右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是做不一以实事求是的。在社会领域,“是”就是社会规律,而这个规律就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需要,就是人心之所向。私心太重的人是体会不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的,是很难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因而,是“求”不到“是”的。如果再发展到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的程度,这种人从态度上就根本不想去实事求是,害怕实事求是,甚至会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干扰别人实事求是。

 不仅如此,立场站歪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勇气就没有了。俗庆说,“无私才能无畏”。有“畏”,往往是“私”字在作怪。这种人碰到违反实事求是的现象,心里很清楚,但他首先考虑的是乌纱帽、家庭和既得利益。他势必唯上是从,看眼色说话,看脸色行事;势必对邪恶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伸张正义;势必屈服于压力,说违心话,办违心事;势必变得言行不一,明暗不一,表里不一。也就是说,他没有胆量去实事求是。

 2、知识、经验障碍

 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在实事求是时就缺乏广阔的思维背景和参照系。因而就能以做到“交换比较、反复”,难以在关系、中介、过程中“求”到“是”。

 人们选择“实事”,只能是他们所懂得的和感兴趣的事物。知识、经验决定着人们面对“实事”到底应观察什么,观察之后又会相到什么,从而直接影响到人们选择有关“实事”紧参照系的大小和认识的全面性。对缺乏一不定期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来说,“实事作用于他的感官时,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信号。在此基础上如果让他抽象,只能就事论事,甚至以偏概全,钻牛角尖。因而,知识、经验的缺乏,必然影响到实呈求是的广度。

 知识经验的缺乏,还影响到实事求是的深度。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东西,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求是”的过程,实质上是关于“实事”的外来信息与在脑中储存的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合理的知识、经验将有助于主体区分外来信息的粗和精、伪和真、此和彼、表和里。从而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对关于“实事”的外来信息当"去"不去,当"取"不取,当"存"不存,也不知"由"哪里"及"哪里,甚至会¨及"错了地方。

 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此就要通过自学和培训,实现知识化、专业化;通过岗位锻炼、基层锻炼和干部交流,丰富社会经验。当然,有了知识和经验,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否则,知识和经验都是死的,变不成能力,就会成为包袱和框框,束缚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3·能力、方法障碍

 这里的能力主要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方法,主要指思维方法。有的人,理论文化知识学了不少,关于候事"的真实材料也掌握得比较丰富,而且立场、态度也公道务实,但就是"求"不肘是"来。这和能力方法有很大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讲的是领导干部如何从众多的特殊读事"+"求"出"是"来,以形成方针、政策,丰富一般理论;如何在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加深对特殊"实牢 的研究,进而把握其特殊的发",以避免迷失方向;如何时刻倾听实践的呼声,把对各个层次上"是"的认识成果推广运用得恰到好处。有的人由于思维方法出了问题,要么仅强调一般,无视特殊,生搬硬套,用理论"裁剪"实际,搞"一刀切";要么仅强调特殊,无视一般,丢开上级的指示精神另起炉灶;要么对实际只作现象罗列,把理论当标签,搞栋则加例子"。结果是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违背了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主体素质,不仅指领导干部个人素质,还包括领导斑子的素质结构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社会环境方面的障碍

 人可以改造环境,但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环境的产物。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要做到实事求是,主体素质是根据,社会环境是条件,二者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但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也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方面制约实事求是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工具障碍

 人们去"求是",一般都要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容体,以获取有关心实事"的信息。工具愈发展、愈先进,主体从"实事"中"求"到的"是"就愈迅速、愈广泛、愈精确,因而他们所获得的自由

 度就越大。但实践工具作为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客观尺度,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各个要素及其内在结构的制约。

 现在是信息社会,为了克服实践工具障碍,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现代科技理论,掌握科技政策,学会科技管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狠抓教育培训,鼓励发明创造,切实把科技当作"第一生产力"去发展,以改善我们实事求是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2、领导体制障碍

 领导干部做到实事求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就是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倒群众中去"。一个好的领导体制就是要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领导体制中的弊端造成实事求是的障碍,主要在于妨碍了群众路线的贯彻,也就是既不能很好地"从群众中来",也不能很好地"到群众中去"。

 改革开放已经 20 年的今天,不少弊端仍然存在,如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这些弊端对实事求是的危害在于:一是,它把领导者与"求是"所需要的“实事”隔离开来。官僚主义使领导者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堵塞群众反映意见、表达愿望的渠道。特权现象无形中在领导与群众之间隔了一堵墙,使领导者难以听到人民群众的真正呼声,难以找到丰富的“实事”,无从 "求是"。二是,它使领导者得到的是往往是假“实事”、歪“实事”。家长制残余造成上下级的“猫鼠关系”,造成旧社会那种君臣关系或人身依附关系。由于在这种关系中,一方颐指气使,一方唯命是从,因而最容易出现阿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这些人整天围在领导者周围,提供信息往往投领导者所好;领导者本人也仅靠听汇报、看报表、要数字了解清况,所得到的“事实”材料夹杂了许多水分。历史上,因为轻信身边奸邪之人及其提供的假信息而作出错误决策,最后坏了大事的教训屡见不鲜。三是,它使领导者难以发挥集体智慧,难以作出正确、及时的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家长制搞“一言堂”,个人凭拍脑袋决定重大问题。结果,无法实现班子成员之间的智能互补、专业互补和信息沟通,也无法发挥智史作用。可是,现代决策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否则,必然要犯错误。四是,它使领导者很难把所"求"的“是”正确地贯彻下去。官僚主义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办事拖拉,公文旅行,互相推读,不讲效率。这种状况下,正确、及时的决策很难形成;即使形成了也很难实施;即使 饺施"了,或者变形走样,或者延误过时,或者出现了偏差,不能作出准确、及时的反馈调整,导致严重损失。五是,它使领导者的权力缺乏监督,容易滋生腐败。权力过分集申、家长制、搞特权,均表现为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然而,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的体制是背离实事求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可见,一个好的领导体制是实事求是的保障。

  3·传统观念文化障碍

 传统观念文化中,有精华,也有椅粕;有的过去是精华,但与现实不适应了,也变成了料粕。人们的头脑往往容易被传统观念文化所束缚。事物发展了,人们的认识仍停留在原阶段,从而导致主客观分裂,这就是违反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认识根源。在传统观念文化中,最容易导致人们思想保守、僵化的有:一是传统观念。我们知道,传统观念是先辈们的认识历史在我们当代人头脑申的内化和积淀,它对大众化的日常生活、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甚至成为某个集团、阶层、阶级乃至整个民族的社会 心理,因此,观念具有很强的惰性。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靠强有力的思想解放运动来实现观念变革。二是旧的思维方式。邓小平说:"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61 页)这里的框框,就是认识框框、思想框框,就是哲学上讲的思维方式。有的人用旧的思维方式看新事物,就看不到、看不清、看不惯。因此,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而要通过解放思想,调整、优化思维方式,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根本性、连带性。三是 "左"的障碍。邓小平指出:"。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28 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 "左"是小资产阶级,右是大资产阶级;"左"是方法问题,革命过了头,右是态度问题,是反革命。因此,"左"比右好,宁"左"勿右。鉴于党和国家的现实情况,邓小平特别强调:《+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 "左"。"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5 页)当前,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坚决抛弃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抛弃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时刻倾听实践的呼声,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保证实事求是常求常新。


推荐访问:实事求是障碍 实事求是 障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