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比较性分析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德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比较性分析

2022-08-14 13:5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德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比较性分析,供大家参考。

中德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比较性分析

 

  价

 社

  生

  择

 揭 进 “ “

  ” 社 主 必 对 文

 德 者。

 学历、

 凭仅仅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的标志,

 德 黑

  党

 2010.8

 职教研究

  3

 中德传统文化 对职业教育影响的比较性分析

 陈维忠

 要:

 文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中德两国传统文化对

 ◎

 摘 职业教育中思想观念、

 值取向、

 会认同感、

 活观、

 业观影响的对比分析,

 示中德两国职业教育 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

 而提出化解传统文化对我国职业教育消极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德国; 传统文化; 比较分析; 职业教育 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结晶,

 是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 它与教育之间密不可 分, 相伴而生, 相随而长, 互为前提, 互相砥励。

 一个 国家的文化是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立的各种 文明的总和, 而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隐形 传统文化一旦形成以后, 就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形成 一种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结构, 有时甚至会形成一种 严密的封闭系统, 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 这种强大的 历史惯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选择。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他的产生、 发 展及表现形式就必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一、 德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每个民族都经历 了 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塑造了 该民族独特的文化特 征。

 正如 每一种形式的发展都必须从文化出发并从 文化方面找到它的最终意义”一样, 德国职业教育的 发达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

 德国 人创立了 以 双元制 为标记的职业教育模式, 从该模 式的发展历程看, 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特性、 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会认同感以及生活观和择业观等都蕴含 着全民族、 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传统, 这种独 特的模式是与德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

 1. 思想观念的影响 德国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 思辨性是德国传统 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思辨的传统使德国 以追求个体人格完善为人生最大目 标的教育理念带 有浓厚的“现世色彩”, 与超现实、 修来世的宗教立场 截然相反。

 因此, 德国在摆脱宗教束缚方面先于欧洲 其他国家。

 19 世纪后半叶, 德国人进教堂的人数比 例明显低于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

 马丁·路德宗教 改革后, 新教逐步推广, 由于新教充分肯定个人与上 帝对话的权利和能力, 因而也充分肯定了 个人自主 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自主发展强调个人的悟性、 兴趣 和能力, 因而必须充分尊重个人的选择。

 这种传统所 形成的普通德国人的思想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坚定 了 德国青年选择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勇气, 也从另一 个方面推动了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2. 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值取向代表了 一个民族、 一组人群或一个人在 评价事物价值高低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特定的心理倾 向,

 要表现为职业主义价值观和实用主义价值观。

 在 德国, 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 条件。

 这种职业资格,

 须是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 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资格。

 德国公民普遍认为,

 于社会 贡献程度的大小, 是衡量各类人才的社会价值的唯一 标准。

 在德国, 最受人们尊重的不是那些高学历持有 国人敬仰的往往是那些对企业和部门的生存与发展作 出过较大贡献的新技术的发明者、 新产品的开发者和 重大革新项目 的倡议者。

 德国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因而, 德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技 术。

 正是受这种实用思潮的影响,

 国在文化上也体现

 作者简介:

 陈维忠,

 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级会计师,

 委副书记。

  德 以

  联

  与 实科教育,

 面向社会、

 系实际为主要特征。

 由此,

 德

  反 理

 也 有 “

  ” 在 师徒制 中, 师傅享有特权, 并具有很高的威望, 他 他 与 他 “ 发

  对 结、

 掘和弘扬。

 但是,

 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 存 “ “

  “ 实验”、 整体改革”、 整体提高”等等, 对职业教育的 中 即 社

 “ 的 “

 ” 价“ “ 轻

  的 理,

 物理” 传统文化心理在很多人的心里已根深蒂 人

 、

  、

 、

 固了 ,

 们通常把科学家 企业家 高级干部 工程师、

 , “

  之 而“ ,

 ;

  。

 人“劳心者治人,

 力者治于人” 社会上许多用人单 位也常以学历、 文凭作为选拔、 聘用人才的标准, 由于 文

 许 学历、

 凭的标准要求较高,

 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参与 往

 都“ 竞聘时,

 往连竞聘工作岗位的 入门证” 难以取得。

 因此, 社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职业院校的生 从

 2010.8

 着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在 19 世纪末,

 国率先实施了

 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得到了 社会的重 视。

 所以,

 国从来不鄙视职业教育,

 而认为职业教 育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

 所当然的教育,

 恰恰 是因为这种价值取向才造就了 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

 所以说,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与德国注重实用性 的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

 3. 社会认同感的影响 德国具有尊崇技艺的民族特性, 素有“工匠王国” 之美誉,

 重视技术和实践的优良传统。

 早在中世纪,

 手工业或商业就开始有师傅带徒弟的简单培训方式。

 们的地位远远高于欧洲其他民族的师傅。

 由于师傅的 地位高, 使得年轻的学徒没有自卑感, 没有被社会遗 忘的感觉,

 们深信通过努力也能成为师傅。

 在大众 的心目 中, 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无可奈何的选择, 而是 主动的要求,

 其他教育是平等的。

 学生在职业院校 并不只是学会一种谋生手段,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能赋 予人生一种意义。

 企业对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非常 认可,

 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岗位和资金给接受职业教 育的学生, 在德国, 有 60%的适龄青年人选择接受职 业教育。

 可以说,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广泛的大众文 化基础和强烈的社会认同。

 4. 生活观和择业观的影响 在德国, 人们是按照个人的喜爱程度来选择职 业, 每个人都能尊重他人的职业选择。

 同时, 德国民 众普遍认为, 某种职业资格, 不仅是本人生活的基 础, 而且也是个体发展、 感受自身价值和获得社会认 可的重要前提。

 在德国流传一句格言:

 不教儿童手 艺, 等于教儿童盗窃”, 这种不鄙视技能的文化传统,

 深深地影响着后来德国的职业教育。

 因此, 在德国大 众的心目 中, 接受职业教育是实现其个人价值、 充分 发挥其成才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道德文化为基础的。

 我国传统 文化中敬业、 乐业、 勤业和精业、 诚实守信、 礼貌待人、

 义利兼顾和以义制利的道德意识, 对职业道德的养成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总 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 长期的文化积淀中所包含的各 种复杂成份,

 在着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负面影 响的因素。

 1. 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华民族具有强调“一 ”而排斥“多 ”的思想观 念, 其特点在于注重整体与过程, 而且中华民族又有

  4

 职教研究

  注重直觉思维的传统, 以把握整体为目 标, 而不重视 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体系的形式构造。

 由于重视整体 思维、 推崇直觉, 因而缺乏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研 究, 特别忽视对事物的缜密论证。

 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的重大缺陷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观念比较稳定,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人才的培养标准高度统一, 以 “圣人”贤者”的整体目 标规范一切受教育者。

 由于 对整体的重视, 所以往往冠以“整体”名称, 如“整体 重视主要在宏观层面, 比如要求立法、 增加职业教育 办学经费、 提高职业院校地位等, 而较少地重视诸如 教学内容、 课程、 操作技能 、 教学方法等制约职业教 育发展与提高等微观层面, 这种情况直至今日还不 同程度地存在, 并严重地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化 的进程。

 2. 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取向上看,

 华民族最高的价值理想是圣 人的人格样板,

 所谓理想人格。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

 读书做官才是正道, 从事其他行业的人, 即使很有成 就也无人为其树碑立传,

 会地位也很低。

 这种 学而 优则仕” 观念导致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历来没有培养 劳动者的观念, 直到今天, 许多人还自觉不自觉地把 这一潜在传统价值取向作为评价教育价值和质量的 基本尺度。

 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职业教育从一开 始就举步维艰, 它是 高考独木桥 压力的产物——三 流院校、 三流教师、 三流学生构成了 最初的职业教育 的实体。

 如果说在过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迟缓是由于 经济发展滞后造成的, 那么到了 经济高速发展急需职 业技术人才的今天, 职业教育的缓慢发展不能不说是 受到了 中国传统 官本位” 值取向的影响。

 3. 社会认同感的影响 在我国, 重劳心, 轻劳力; 重悟性, 轻体验; 重情 教授以及医生等称为 人才”是 劳心” 人;

 把普通 工人、 农民以及营业员等称为“劳动力”是“劳力“之 源,

 而影响了 中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 化解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消极影响的几点 建议 与德国相比, 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何步履艰难 ? 通过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文化(下转第 9 页)

  终 体

 掌 绝 ,

 ”

  ( . 学结合 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

 公 网 而 通

  集 轻

  、

 择 工

  ” 为 职“ .( ( . .( (

  .

  2010.8

 高职教育

  评价为主,

 结性评价为辅。

 也就是要做到过程评价 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突出过程评价, 即在教学中要及 时发现并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习得知识、

 验情感、

 握能力。

 二是以相对性评价为 主,

 对性评价为辅。

 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为前 提,

 高评价的区分度, 而不拘泥于学生成绩的高低。

 三是以各方共同评价为主, 教师个体评价为辅。

 评价 不能教师唱“独角戏”要推行共同评价, 如积极开展 师生共同评价, 请有关教师参与共同评价, 做到集思 广益, 请家长、 社会力量、 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评价,

 9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丁金昌, 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 工 [3]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 外国教育资料, 1999,

 (1)

 .

 [4] 雅克·德洛尔.

 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 1996.

 使评价更客观、

 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 4 页)

 传统中, 缺乏四个职业教育的基因:

 一 是没有德国的逻辑分析的哲学方法; 二是没有德国 上千年一贯的严密的思维方法; 三是没有德国人精 密的技术传统; 四是没有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传统。

 因此, 要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从形式上借鉴 德国, 还有待于从文化角度进行反思, 增补中国的职 业教育的文化因素, 化解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消 极影响。

 1. 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

 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 认同 国家要通过加大正面宣传, 利用广播、 电视、 报 刊、

 络等媒体力量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在应对目 前我 国就业压力大,

 对各类技术型人才需求旺盛的形势 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

 过媒体宣传,

 中展示 职业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 积极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 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 改变我国长期 以来重学历、

 技能 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

 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求学观、

 业观和人才观。

 2. 要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

 营造职业教育发 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应立足服务, 为职业教育发展构筑宽 松的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职业教 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要出台相关的 优惠政策措施, 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为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基地; 三是加大经费 投入力度, 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 多 渠道筹措和增加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 不断改善职 业院校的办学条件, 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 定良好的基础。

 3. 要加强内涵建设 , 提高育人质量 , 凸显职教人 才优势

 职业院校要以内涵建设为主线, 注重育人质量。

 一是要树立能力本位的育人观念。

 要从职业教育的性 质和规律出发, 转变教育观念, 注重能力培养, 让学生 用能力的培养去应对未来, 而不是用知识的存储去面 对未来,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重视人的个性需求,

 真正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与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是要 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 “校企合作、

 学结合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 用, 要认识到“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高 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 的内在需求。

 通过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竞争优 势。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维护职业院校健康发 展的秩序; 四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为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六是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此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项目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 》 的阶段性成果 。

 ]

 参考文...


推荐访问:中德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影响比较性分析 职业教育 传统文化 中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