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幻影,隐喻世界(2022年)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幻影,隐喻世界(2022年)

2022-08-11 08:5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幻影,隐喻世界(2022年),供大家参考。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幻影,隐喻世界(2022年)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 百年幻影 , 隐喻的世界

 这仿佛是百年历史与家族命运的记录,却又仿佛是同一种命运荒唐地重复书写,这仿佛是几百年来拉美国家民族的命运,甚至整个人类所谓“文明”的历史的开端与终结背后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荒唐可笑却又蕴含无限荒凉失落的宿命式轮回。家族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却又如同他们相似或相同的名字,难逃殊途归一的孤独命运,以被捆在树上的布恩迪亚开始,以被蚂蚁吃掉的布恩迪亚终结,马孔多也随着布恩迪亚家由无到有,由盛而衰,直至一同毁灭。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存留的只是孤独。在最后马孔多连同这个百年辉煌却又败絮其中的家族一起从大地上被抹去时,我不由得一阵颤抖……仿佛我眼前现出的是以洪荒始、以洪荒终的我们自己,仿佛那个在会言语的镜中照影的人,其实就是自己——多么真实的荒谬,或是荒谬的真实。

 马尔克斯究竟想透露什么内容?一个家族的生长覆灭于世人而言意义何在?就我的看法,这背后是一个人性道德与人类命运的寓言,百年的幻影呈现,包含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现实的欲望、虚无的理性、道德的滑落……以下探讨部分个人的看法。

 (一)欲望沉浮、伦理界限中的人性体察与现代反思

  作品写在现代主义、后现代浪潮狂卷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以在我看来,马尔克斯在小说里追求的最重要的是现代主义式荒诞的变形思考,反思现代社会与人性隐秘体验,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前的另类汇合。这个家族仿佛被诅咒过一般,一代代人都不能抵御欲望主宰下人性内心的狂潮汹涌,甚至不顾伦理与道德、无视社会法则,在家族自我的封闭深渊中沉沦、餮足、幻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的乱伦、对自我的迷恋、与外界的排斥,无不显示出内闭式人格在孤独运命深处理性外表下非理性的泥沼中的深陷。

 人伦体察掩映的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量,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好像获得了无限的进步,正仿佛马孔多人经历数代,追求与外界接触而获得发展,但一次次的进步带来的是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毁灭,他们试图抵挡入侵,但慢慢地,他们陷进历史嘲弄般的循环,直至毁灭。而布恩迪亚家族更是如此,不论是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制成小金鱼又销毁再制成再销毁,还是阿玛兰妲反复把寿衣织了又拆拆了又织,还是丽贝卡一开始沉浸在整日情欲的满足到后来独自持守孤独把墙皮与泥土啃净,还是一代代乱伦欲望的畸形情欲,总之,是“太像了”,所以有人陷入了对回忆与过往的深渊,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人因为对自身过度的迷恋以至于失去自我,正如小说一开头提到失眠症的泛滥:“失眠症最

 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于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P38)对自我的迷恋埋下了孤独终生、孤独世代的宿命,也暗暗揭示了整个人类自以为正在进步而早已被自己禁闭在自营的监狱里,自以为向外开拓却实际上在保守中退化的潜在悲剧——这是建立在以自我欲望满足为基准的坐标上的——自以为满足而难逃覆灭,而自以为孤独、理性、独超众人亦难逃自己建造的坟墓:不论是头脑欠思考的、欲望累积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奥性格的人,还是冷酷沉郁、迷于兀自思索钻研的第一代奥雷里亚诺性格的人,都难逃自我的坟墓——欲望把人引向空虚的孤独(何塞或许是自杀,空虚的孤独),对自我尊严的追求也使人偏向幽僻、脱离现实与他人而引向无限深广的孤独。

 总之,这个孤独世界的毁灭,寓存着欲望与非理性的固执必然导向毁灭,不管它存在多久、循环多久的观念。作者观点固然悲观,却不得不引人深思。

 (二)叙述方式凸显的孤独思维模式——孤独叙事与隐含现实

 读《百年孤独》,有一种渐行渐远,同时深入进历史与人格心理的荒凉感、落寂感,仿佛在叙事者的引领下一步步深入

 热带丛林,一如老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当年带领队伍探险进入丛林,“太阳不见了,地面变得柔软潮湿如火山灰,林莽日益险恶,鸟儿的啼叫声与猿猴的喧闹渐行渐远,天地间一片永恒的幽暗”(P10),这永恒的幽暗、寂寥而且突兀,正是只有孤独的叙事风格才能引起的孤独感。

 从形式到内容,无不暗示着孤独的环境、孤独的心绪,直至营造出一种类于孤独的意蕴。“马孔多周围全是水!”这句话从一开始暗示了孤独的宿命的开端,也暗示了布恩迪亚家族与马孔多孤独终结的必然。此外,想想全书不断重复的人名吧,颠倒重复的代代相承的人名,应当不止蕴含着孤独命运重复轮回的宿命意味吧,这种从形式至内容的停滞或循环,本身就散发出一股荒凉失落、寂寥突兀的奇怪的气味,如小说末尾羊皮书被译出时所说:“梅尔基亚德斯并未按照世人的惯常时间来叙述,而是将一个世纪的日常琐碎集中在一起,令所有事件在同一瞬间发生。”(P359)所以,仿佛完全是一个人的事,几代人来重复相同的动作,不管是精神心理还是外在表现,完全是一种孤独意蕴的呈现。

 虚无,是作者从孤独中发现的百年幻影的根源所在——一切归于虚无,孤独最终也归于虚无,全是幻影。从孤独中发现虚无,一如鲁迅的《孤独者》,本想作力的抗争,然而终究不能

 成功,终于沉入虚无的深渊,以颓败、堕落来对黑暗作绝望的反抗。眉间那缥缈的一瞥,散尽蔑视。然而,马尔克斯终究与鲁迅不同,他发现虚无,他把世界归于虚无,或许他丝毫不去追求反抗与引领?他看到孤独,也把孤独归于虚无,宛若《红楼》,终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人生惟有孤独,从孤独中看出运命。文中那个充满假象的妓院“她不变的微笑仿佛在嘲弄那些信以为真的主顾……家具坐上去便散架,唱机的空膛里藏了一只抱窝的母鸡……”(P335),以及终结“他(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利里亚诺• 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P360),一切在孤独之时以及之后尽归于虚无,而这也是孤独叙事才能引发读者的独特感悟。

 总而言之,孤独作为主线,实在是映射出了人类社会与心理的隐秘一面,拉美国家的历史固然是其反映的重要一面,但我更愿意把百年幻影的渺茫云雾中孤独人性的探寻当作一个不小的寓言,或者一个人性深层的复杂隐喻——意识的自由飘动、欲望的肆意潜流,旧调重弹却不失新意,可以算作现代人性在伦理荒原的一部精神史诗。


推荐访问:《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幻影,隐喻世界 百年孤独 隐喻 幻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