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事业单位考试整理资料之政治党史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文章内容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整理资料之政治党史篇

2022-08-12 18:4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事业单位考试整理资料之政治党史篇,供大家参考。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整理资料之政治党史篇

 

 政治党史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

 的关系问题。

 2、 对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主张物质第一性, 世界是一元的, 是物质的, 意识第二性,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3、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 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 不存在的。

 例:

 宗教神学、 道学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主观意思 4、 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 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

 尚未被认识, 不存在不可认识。

 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是否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6、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7、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 质量互变规律解释了 事物变化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处理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 和“重点论” 的统一。

 个性一定包含了共性, 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启示我们, 在实际工作中, 要将马克思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2、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根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13、 只有正确的反映才是真理, 而对事物歪曲的反映则是谬论。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获得的真理总是有局限性、 不完全的。

 要承认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4、 生产关系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

 15、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6、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 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核心)

 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两者之间的联系:

 实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两者之间的矛盾:

 对一个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来说, 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4、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第二章 中共党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历时期 1、 1915.9

 陈独秀 上海 《新青年》

 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潮。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

 它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2、 19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 1919.5.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觉醒。

 4、 1921 一大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5、 1922 二大 上海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

 京汉铁路罢工, 是第一次工人运动达到顶点。

 吴佩孚 “二七惨案” 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谷。

 经验: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 仅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 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这是统一战线的萌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1923 中共三大 确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 国民党一大

 确定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政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注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7

 四一二政变

  标志大革命失败 2、 1927 年八七会议

 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出自《三湾改编》)。

 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 3、 1935.1.15-17

 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 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标志。

 4、 1936.10

 长征会宁会师 5、 1935.12

 瓦窑堡会议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938

 六届六中全会

 纠正了 王明的右倾错误, 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

 6、 1941.5-1945.4

 延安整风运动 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7、 1945.4.23-6.11 中共七大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 1945.8.5 抗战胜利,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9、 1949.3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点有农村转入城市。

 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 1951.12

 三反五反运动 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对私营工商业者开展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 1956.04

 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做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2、 1956

 中共八大

 陈云提出在工商业经营、 生产计划和市场方面分别实行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为主体, 同事以个体经营、 自 有生产、 自由市场为补充。

 3、 1958.8 北戴河扩大会议

 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

 4、 1961.8 八届九中会议

  国民经济方针: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5、 七千人大会

 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6、 1978.12.18-22

 十一届三中全会

 议题:

 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意义: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 确立了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 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开始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1、 1921 一大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2、 1922 二大 上海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 1923 中共三大 确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4、 1928 六大 莫斯科 5、 1945.4.23-6.11 中共七大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 1956

 中共八大

 陈云提出在工商业经营、 生产计划和市场方面分别实行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为主体, 同事以个体经营、 自 有生产、 自由市场为补充。

 7、 1982

 十二大(之后 5 年一次)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痛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8、 1987

 十三大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9、 1992

 十四大

 是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1997

 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 2002

 十六大

  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2、 2007

 十七大

  新时代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1921.7-1927.7 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第二阶段:

 1927.7-1935.1

 代表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

 鲜明表达了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根本观点, 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已略具雏形。

 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三阶段:

 1935.1-1945.8 代表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全面阐述中国社会的性质 第四阶段 1945.9-1976 2、 1945.6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3、 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 主 4、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 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三大法宝。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 1、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

 标志着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确定, 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3、 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初步形成一个科学体系。

 4、 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

 5、 1992 南方谈话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1、 独立自主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2、 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是党的生命线), 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 1、 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

 展。

 3、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5、 公平正义是内在要求。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它的灵魂和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它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它的精髓。


推荐访问:浙江事业单位考试整理资料之政治党史篇 党史 浙江 事业单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