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6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6篇)

2022-11-21 15:2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6篇)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关于“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6篇)

篇一: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关于“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调整规范的是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涵盖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且与基层工作息息相关。无论从我们个人生活角度,还是从更好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角度,都要学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学以致用,用是学的目的。基层干部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知行合一,通过学习运用,进一步坚定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理念,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权力观,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做法治上的明白人,做依法办事的“行动派”。基层党员干部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特别是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涉及居住权、财产权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需要作好宣传引导

  和矛盾调解,只有学通弄懂民法典,才能更好为群众服务,并应用法律知识去以理服人,成为群众心中的“老娘舅”。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一、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编纂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努力推进编纂民法典工作,先后十次审议民法典相关草案,组织全国人大代表两次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经过反复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该法典在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二、民法典将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

  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三、民法典颁布与实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设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标签:党员工作总结四、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要把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这1260个条文涵盖了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民事单行法的吸收合并上。《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一经公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作为基层干部,就要蹭这个热点,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同时,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和老实人,让民法典根植于心、笃于行。以人民为中心,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因涉及面广,涵盖面深,对每一个人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约束意义。作为基层干部,是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人民群众身边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干部的心就在哪里,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去想什么,人民群众盼什么、干部就要干什么。只要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化人民群众之困,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的实干精神藏在心头、放在嘴上,干群关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众就会把干

  部当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干部讲,还处处夸奖干部的好,把干部当成无话不说的亲人,大家共同携手为小康生活齐心奋斗。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党纪国法的带头人。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基层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领域内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熟记,还要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在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等调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在体现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时,也是体现基层干部带头学习党纪国法、应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在基层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学法普法宣法活动,基层干部更要时刻以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学法用法的典范。

  以典型为榜样,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甘于奉献的老实人。身处基层就要为基层人民群众谋事干事,首先要讲奉献,奉献是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利益至上等甘于奉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要甘于奉献乃至生命。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白衣天使、“直播带货”的县长、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国富、奋战在脱贫攻坚付出宝贵生命的黄文秀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基层干部,在学习榜样中、汲取榜样的力量的同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才能做到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有样子,就有人民群众的“口碑”,干部所做的事业就会芝麻开花——节节

  高。“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

  民法典草案共收到__位网民提出的__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标签:党员工作总结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

  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民法典》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磐石”,铺就在“复兴号”列车带领人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地全速前进。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明确回应,如:《民法典》中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的特色规定有“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非法从事与人类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严格规范。因此,《民法典》将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将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

  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篇二: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观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感言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心得感悟1万里河山,春风浩荡,生机盎然。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依法行使职权,共商改革发展稳定大计,共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总结历史、回顾既往,致敬历史、面向未来,过去这一年意义非凡。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面对极为繁重艰巨的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过去这一年,党中央首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立法修法步

  伐,依法开展监督、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方位推进人大对外工作,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展现了人大的担当作为。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正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正是因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正是因为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和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

  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实践充分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新征程上凝聚奋斗力量、书写新的华

  章。期待广大代表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

  民智、惠民生,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预祝大会圆满成

  功!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心得感悟2

  在观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后,我感到身在中华而倍感骄傲和自豪。其

  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相关内容,在

  去年工作回顾中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今年的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

  1100万人以上,政府在就业上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还有政府在教育上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就业和教育无疑是我们青年大学生最关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了解

  就业的政府相关政策,为我们今后就业而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的政府是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的人民

  政府,而我们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要积极向着党组织靠

  近,并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

篇三: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2022-2022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观后感2022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观后感第一篇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人民利益至上,举法律武器维护人民权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权利种类,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利,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首先自身要学法和懂法,将法律学习及运用贯彻到工作始终。要自觉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学理论素养,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进人民福祉。公平正义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新时代下,人民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必然对公平正义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要顺应人民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民法典确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权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关民事法律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护公平正义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品德修养、政治情操,要坚持公道正派、公正无私,坚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观念,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自觉抵制人情风、关系网,戒行“潜规则”“乱作为”,将公平正义贯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务至上,树法治思维守护人民安康。人民服务至上,体现于为民办好每一件实事,体现于为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民法典贯穿人民服务至上的立法原则,对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关规定,为人道主义救助从法律上加“码”,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民安康的守护。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守法律至上、权由法定、依法行权的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为人民谋划、开展、推动、完成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为人民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定政策,坚决杜绝发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领导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带头捍卫法治,依法办事,坚决树立法律权威性,保证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观后感第二篇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不由让人畅想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

  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这些大家看看新闻就可以心中有数。民法典的亮点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呈现出来不少亮点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为能力的年龄、延长诉讼时效等等。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他建议,民法典颁布后,普法教育要及时跟上,尤其要通过教科书、现代通讯网络进行普及,普法教育要进机关单位、进学校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观后感第三篇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

  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体现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篇四: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社保人员看北京十三届人大代表心得体会

  又是一年两会时。聚焦全国两会,报告客观地总结了2021年的辉煌成绩和重点工作,对2022年工作进行部署,事关国计民生,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设定了符合国家实际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百姓愿望。社保人员深切感受到在党的带领下,社会必和谐,人民定安康。社保人员将继续关注两会,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同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觉悟,并努力准备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保人员通过今天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有了以下心得:了解到目前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同时国内外形势又发现很多新变化。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国家正在极力改善经济状态,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力度。在我的身边有许多人开始尝试自主创业,这让我感觉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能相信国家,响应国家号召,中国才能抵抗住重重难关!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始终牢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中国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全国两会中的高质量教育、就业等这些热词,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中提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要学习贯彻2022两会精神,做有责任有担当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因现实的困难困境而随波逐流,

  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认真学习丰富的课本知识并与实践相联系,积极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乐于吃苦、甘于奉献。

篇五: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69号建议的答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日期】2021.12.31•【文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

  正文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69号建议的答复

  王雁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残保金制度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收悉,经商教

  育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性质和征收标准的调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此,设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的初衷在于用经济杠杆的方式来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定的安置残疾人就业义务。

  201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联联合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了残保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通过调整残保金征收标准、进一步加大奖励、公示和监督力度等措施,有效调动了各类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

  业的积极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有了大幅增长,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缴费压力减轻。2017、2018年,财政部又先后两次调整残保金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压力。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其中明确优化残保金征收,切实降低用人单位成本。一是实行分档征收,将残保金由单一标准征收调整为分档征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1%(含)以上但低于本省(区、市)规定比例的,三年内按应缴额50%征收;1%以下的,三年内按应缴额90%征收。二是暂免征收小微企业残保金,对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三是明确社会平均工资口径,残保金征收标准上限仍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执行,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为城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共同启动《残疾人就业条例》修订工作,将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按比例就业制度,促进残疾人有效就业。

  二、关于建立集各环节于一体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和教育培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训等

  《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做好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训练、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心理测评、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岗位支持等全链条、个性化服务;残保金要用于积极支持残疾人就业培训,依托残疾人有就业意向的用人单位、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师带徒、定岗式培训,按规定开展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提高残疾人就业稳定性。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制定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1—2025年)》,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

  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继续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认真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

  (2016-2020年)》,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狠抓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目前,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在各地推动残疾人职业康复和职业培训的融合,使残疾人在就业和劳动培训中得到康复,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设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生产工厂(车间),或直接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劳动项目,鼓励订单式、定岗式培训,为更多残疾人争取更适合的融入社会的方式和机会。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积极吸纳代表建议,有效衔接残疾人职业康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心理疏导等各环节,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三、关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安置领域《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规定,由残联牵头,组织各方力量,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组织和市场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训练、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心理测评、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岗位支持等全链条、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残疾人就业供需对接方面的作用,对推荐残疾人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按人数给予奖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规定,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鼓励支持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支持培训和评价机构建立同业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民办职业培训和评价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中国残联对社会各类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持开放态度,

  将积极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和培训力度。四、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支持2020年,中国残联制定印发《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服务规范(试行)》,促

  进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为残疾人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

  2021年,中国残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21〕14号),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出了多种切实举措:加大脱贫残疾人稳岗就业扶持。摸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底数,为残疾人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鼓励扶贫车间吸纳残疾人务工,对吸纳残疾人务工的扶贫车间优先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用好乡村现有的和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持续推动残疾人产业帮扶。加大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鼓励地方实施适合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的助残扶贫项目,继续给予有劳动能力脱贫残疾人小额信贷支持。强化帮扶项目对残疾人的就业带动和收益分红,支持低收入残疾人参与帮扶项目、村内建设和发展就业增收,村级公益事业等帮扶项目安排优先让困难残疾人受益。持续发挥残疾人就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的作用。积极帮助残疾人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农产品销售增加收入。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积极推动《关于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的意见》在各地的贯彻落实,因地制宜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

  五、关于加大对残疾人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和社区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的支

  持2016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取消福利企业资格认定事项有关工作的通

  知》(民发〔2016〕180号),取消了代表所说的福利企业资格认定。中国残联积极推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强化残疾人集中就业用人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并鼓励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发展。如,对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月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数高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可减征或免征该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并可享受增值税优惠和政府采购优先等有关政策。《“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支持非营利性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持续发展”。

  2015年,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残联发〔2015〕27号),明确辅助性就业机构享受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优惠政策。该意见印发以来,以智力、精神残疾人为主要对象的辅助性就业在各地取得较快发展,东部地区已初步形成规模,西部地区已全面推开。目前,全国已建成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余个,安置城乡残疾人14万余人。2018年,中国残联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支持性就业教材,并积极协调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不断推动残疾人就业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就业。”2018年,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残联发〔2018〕6号),其中明确规定“政府和街道兴办贸易市场,设立商铺、摊位,以及新增建设彩票投注站、新增建设邮政报刊零售亭等便民服务网点时,应预留不低

  于10%给残疾人,并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有条件的地方应免费提供店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在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社会保

  险补贴、金融信贷等方面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加大对“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等辅助性就业机构的支持保障力度,组织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就业更为困难的残疾人就近就便参加生产劳动、进行职业康复、实现社会融合。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落实相关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指导各地细化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在修订《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完善后续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时,进一步研究采纳代表的建议,不断推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社区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等就业形式的共同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篇六: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医务人员个人学习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心得体会3月5时,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因此“两会”的召开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今年的“两会”,医疗问题已成了百姓生活的大难题。很多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费增长过快等等,应该继续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一方面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认真学习和领悟“两会”精神,身体力行做好本职护理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作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事。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医疗卫生事

  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尽最大的努力把护理工作做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推荐访问: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心得体会 全国人大 心得体会 第四次会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