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的院前急救新模式体会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交通事故伤的院前急救新模式体会

2022-10-30 20:0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因交通事故致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多为高能量伤及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特点,对伤员必须及时救治,以挽救生命。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工作。我国目前以多种院前急救模式并存,尚无统一、固定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

[关键词]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R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239-01

现场急救的目标就是尽量争分夺秒。确立时空救治的观念,建立高效、协调的救援体系,提高救援响应速度,缩短交通事件处理时间,缩短事故发生后救治半径,避免交通拥堵和通讯延误,是现代交通事故现场急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将物联网技术、计算技术和医学领域联合在一起的物联网交通事故现场协同急救处理模式,将实现现场医疗急救过程中伤病员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高效调度、协同救治等功能,为解救病人缩短抢救时间,为病人的生命提供保障。

1.案例情况

2016年11月1日20时34分,兰海高速独山县往都匀市方向曼坡特大桥处发生一起车辆交通事故,有5人被困车内。接到报警后,黔南州消防支队立即调派独山消防中队、都匀市小围寨消防中队赶赴现场处置。根据现场情况,救援人员迅速利用破拆工具组对轿车驾驶室进行破拆,但由于轿车被挤压,整个车头完全钻入挂车尾部,且整个前舱盖被挂车的后轮死死压住,无法有效开展救援,只得利用吊车把挂车整体调离,经过现场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3时30分成功将被困驾驶员救出,并移交给现场救护人员进行救治。依据CRAMS创伤评分法初步检伤发现:事故现场死亡4例;极重伤5例中,多发伤致休克2例,脑挫裂伤致硬膜外血肿l例,肋骨骨折致血气胸1例,下肢粉碎性骨折1例。此次事故共造成伤者9例,其中1例分别因多发性损伤和颅脑重度损伤致呼吸衰竭转入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2.院前急救经过

2.1接警调派

事发当日20:36,“120”信息调度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信息调度员随即调派离事发地最近的城东急救分站救护车组前往现场救援;并立即与公安交警部门核实警情,获知事故现场伤亡人员为9人左右,向带班领导请示报告后,继续调派城中、城北等急救分站救护车组前往现场增援。

2.2启动预案

在了解事故基本情况后,市急救中心随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市卫计委,并请示启动某市交通事故医学救援应急预案:(1)迅速调集全市城区急救站点待命救护车组前往现场增援。同时,召集所有未当班的院前急救人员迅速赶到急救站点,做好应急待命准备。(2)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信息互联互通,适时调整医学救援力量,开展紧急救援联动协作。公安交警负责疏通专用应急通道以保障救护车辆到达事故现场,并沿线安排警力引导急救车辆通行;消防部门到达现场开展被困车内伤者解救和路边草丛伤者找寻,形成快速高效的救援合力。(3)加强院前院内医疗救治无缝对接。通过市卫计委协调安排医疗条件、医疗技术相对较好的4家综合医院作为伤者第一收治医院。开通伤者救治绿色通道,院内急诊科、骨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迅速行动,提前做好人员、设备、药品等各项救治准备和伤者接收工作。其他市直属公立医院作为伤者收治储备医院,做好伤者救治待命准备。(4)积极做好伤者救治所需药品、外伤敷料等各项院前急救物资补给准备,随时供应保障急救车组所需物资。

2.3现场救治

事发当日20:50,第一辆救护车到达事故现场,急救人员随即对事件性质、严重程度、预期发展等进行了快速评估和报告。应急指挥车随后赶到,由带班领导担任医学救援总指挥,按照先排险后施救、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指导现场医疗救治工作,协调配合消防公安等部门开展被困车辆患者救援和路边杂草丛中伤者找寻工作。在事故现场划设患者救治专门区域,安排一名有经验的医师快速检伤,逐一对患者进行分类,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黑色对极重伤、重伤、轻伤及死亡患者进行标识;并根据患者伤情,依次安排到达现场的急救车辆和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救治工作。

2.4转送分流

按照先救后送、边救边送、就近就急转送的原则,将9名伤员转送分流至2家收治医院,优先转送心搏骤停、休克、多发伤等病危伤者,确保最大程度挽救伤者生命。在现场急救车组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快速分流转送伤者,对5名生命体征稳定、可暂时不进行监护治疗的轻伤患者,安排现场警车协助转送,切实保证所有伤者在现场病情评估和初步处理后以最快速度到达医院。

3.讨论

3.1及时快速响应是关键

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伤者多、病情重、时间紧、变化快、缺乏可预见性、短时间难以收集完整信息等特点,及时响应对事件紧急救援至关重要。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科学调度、合理调配资源是急救的重要基础,是各项医疗措施响应及时、应对精准、处置高效的保证。作为最先获得事件信息的调度员,接警时应详细询问事件大小和人员伤亡情况,特别要对出现死亡、多人重伤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的事件高度敏感。一旦判定为突发公共事件,要尽快报告,按照相应预案级别进行响应。对暂时无法确定是否為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根据事件初步判断结果及时调派适宜规模的车组响应,同时要跟踪了解事件性质、大小等动态信息,并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和现场医疗急救人员的沟通联系,根据需要适时请示调整各项医疗急救措施。此外,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可以为事件快速响应提供重要支撑。通过织密院前急救服务网络,缩短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将大大缩减急救反应时间。

3.2有序高效救援是根本

医疗应急救援主要包括群众自救互救和专业力量施救两个方面。现场群众对事故的反应与事故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援和快速处置紧密相关。事故发生后,现场群众首先应保持理性,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同时积极参与开展自救互救,将可以延续更多的生命。我国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高,现场自救互救能力有限,事件发生后往往处于无序状态。要有序高效实施现场急救,关键在以下两方面:一要编制科学的应急预案和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二要严格按照预案响应级别和应急处置措施要求实施救援。此次事故发生后,厢式货车驾驶室和大客车严重变形致多人被困,过往群众大量涌向事故地点,使本就狭窄的半幅封闭施工道路严重梗阻。因受困人员多为老人,自救互救能力较弱,现场哭泣声、呼救声不断,场面一度比较混乱。根据现场状况,第一辆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迅速设置警戒线,划定事件救援处置专门区域,分隔伤亡人员和现场救援无关人员,排除救援干扰因素;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的处置原则,制定现场处置工作流程,按序铺开应急救治工作,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快速、有序高效的救治。

3.3部门联动协作是核心

此次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我们加强与公安交警、消防和医院等部门合作,在畅通救护车急救通道、被困人员施救、院内伤者接收等各救援环节联动协作,大大地提高了医学救援速度和救治成功率。实践证明,“医警联动”开展交通事故急救可产生最佳协同效应。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部门间协同配合,既可以促进各项救援工作无缝衔接,又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交通事故伤者的生命救治赢取更多时间。此外,在事件伤亡人员非常多、本地区院前急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突破区域限制开展县域、城际间紧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请求周边医学急救力量给予支持,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集到满足现场工作所需要的医学救援力量。

结语

院前急救工作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院前急救要求建立高效的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完善的医疗急救网络系统,以及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反应迅速的院前急救专业队伍。国内目前常见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有院前指挥型、院前院内结合型、医警联动型。通过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完善医疗急救网络系统、统一急救呼叫方式,以健全院前急救护理体系,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推荐访问:交通事故 急救 新模式 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