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事迹材料五篇(完整)
位置: 首页 >事迹材料 > 文章内容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五篇(完整)

2023-01-03 13: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1  刘光明老师1983年师范毕业后,到会龙中学任教,在会龙中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由原来的一位英俊小伙子熬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热心教育,矢志不渝,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教师事迹材料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五篇(完整)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1

  刘光明老师1983年师范毕业后,到会龙中学任教,在会龙中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由原来的一位英俊小伙子熬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热心教育,矢志不渝,而且是位教学的多面手。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他代过几何、语文、生物、地理、政治、劳动、历史等,哪里需要哪里上,一切听从学校的安排,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教学成绩突出,第二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至今从未间断。在班级管理中,他爱生如子,既有严父般的教诲,又有慈母般的呵护。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学生做人、做事、成才。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流失率极低,课前、课上、课后,班级学风浓厚。学生比学习,比做人,热爱集体,互帮互助、遵规守纪。有老师时是这样没有老师时还是一样。若不是亲眼见证过的人,就不会相信一所农村中学竟有这样良好的班级、良好的学风。因此,市教育局授予他”优秀班主任“称号。

  有一年因为一位教师做手术,语文老师不够,刘老师曾代了三个班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同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刚送毕业一个班,紧接着学校的班级调整语文老师仍然不够,校领导再次找到他,他二话没说就接了下来。仍然代三个班的语文课,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像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刘老师曾坚持过多年,对于一个极其负责的教师来说,这样超负荷劳动背后的艰辛懂教育的人都明白。

  刘老师不仅工作勇挑重担,班级工作出色,教学水*也是一流的。在每年的中学生素质检测中,他所代学科的学生成绩和尖子生的数目一直都在全镇名列前茅、年年如是。另外他所代的学生在市、县级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市、县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他本人的论文也在市、县级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还有多篇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刘老师也被县人民*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人品高尚、不争名、不图利,的确无愧于优秀教师称号。为了给其他老师让岗,他从中教二级晋升中教一级足足等了10年,从中教一级晋升为中教高级又足足等了10年。正因为如此,刘老师在2012年被评为“会龙镇教育系统十大感动会龙教育人物”、2014年荣获“会龙镇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2016年被会龙镇人民*授予“德教双馨”教师称号。也正因为如此,他当年的学生如今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刘老师所代的班级;他当年教过的“捣蛋鬼”都对他十分敬佩;他当年资助的孤儿张翔每年都千里迢迢领着孩子,带着爱人来看他。

  刘光明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多年来,就这样从初一到初三,换了一届有一届,轮了一轮又一轮。但他那颗对教学执着的心没有变。每送走一届学生,他脸上就多了些皱纹,头上就添了些白发。随着岁月的流失,刘老师变了,变得腰板不那么直了,身体不强健了,变得没那么英俊了。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他的奉献精神没有变,学生和家长知道他爱恋教育的痴情没变,他们更明白他变得苍老的原因。刘老师是凡人,不是神,也不是一台机器,为了工作,他以校为家。开始工作的近二十年里,他始终住在“会龙人民公社”时期建的低矮的小屋里,阴暗潮湿。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废寝忘食地专心备课,批改作业,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他总是身先为范,每天学生没有进班他先进班,把学生打扫过的课桌整整,桌子上的细灰檫檫,然后在门前等待学生的到来,告诉这个学生衣服穿的少了,问问那个学生昨天发生的事,给留守儿童的家长打个电话。如今学校开起食堂供起了茶水,刘老师又每天在学生早读时给学生提两瓶开水,每人倒半杯,特别是冬天,既可以解渴润喉又可以暖手。这样的事做一天、两天不难,做一年两年就不易,可刘老师坚守如初做了几十年,这样的举动,没有强烈的爱心是做不到的。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生活极其不规律,即使是极其简单的粗茶淡饭也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热一碗、凉一碗,时常端着饭碗查资料,中断吃饭去工作。长期的超强度工作,超负荷承载,身体透支太多,使他老得与实际年龄不相符,也渐渐地患上多种疾病:慢性胃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2003年他做肿瘤切除手术,从医院回去的第二天就开始上课。特别是在2011年给图书室买防水材料被违章摩托车撞伤,他脖子上挂着绷带去上课。他从未因病因事请过假,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在会龙一提起刘光明,当地百姓无不交口称赞,都说他“人品好,教书有一套”。他常说:“我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无怨无悔,只求无愧于心”。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2

  高芳,女,汉族,*党员,1988年8月出生,2013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出生于陕北,长期随父母居住在内蒙。现任西原小学校长、西原幼儿园园长,自2014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扎根乡村教学一线,始终不忘当初选择师范的初心:我是个农村娃,我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工作六年来,初心不改,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勇于探索实践,敢于创新,先后被评为金台区最美乡村教师,陵原中心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一直以来,用爱心、细心、耐心对待学生;用诚心、宽容心对待同事;用衷心、奉献心对待工作,也因此赢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扎根乡村,用爱心滋润每一名学生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也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师生才能成为朋友。学校有个小梦同学,常听班主任说这个学生不爱学习,各科老师都头疼,已经采取了各种的方式,都不管用。其实,惩罚不当,会使他丢失自责的良心,走向其反面。于是,她找来小梦,不是批评,而是告诉她,让她明天试试,只要自己用心听讲,老师讲的课一定有自己听懂的地方;作业会做多少就做多少,实在不行把例题弄懂,抄在本子上也行。第二天,数学老师讲的题比较简单,同时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这次她果然交了作业,数学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表扬鼓励的评语。就这样,慢慢的这个学生变活跃了,成绩也上来了。高老师说:“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我的根本来就在农村,我爱农村,更爱那些农村里山花般美丽、纯朴的孩子们”。

  无私奉献,铸就高尚师德

  高老师在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区上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每次的政治学习都能及时参加,并能及时的写出心得体会,她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犹如自己的儿女,高老师一直从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2020年开始担任西原小学校长一职,管理工作,责任重、担子重,但她从不说一声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尽职尽责。记得2018年9月份开学后是幼儿园316督导检查,暑假期间,刚怀孕的她为了不耽搁检查,从陕北老家坐了一天的车急匆匆的赶回学校加班整理检查材料,整整工作了10天。最后,因孕期反应严重,劳累过度,被迫住院保胎。眼看快要开学了,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开学工作,主动要求出院,医生要求签订了后果承担书。积极投入到开学工作中来,怀孕期间还承担着学校营养餐的采购工作,资助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同事小黄经常笑着说:“咱俩虽然说都是孕妇,可你却不是孕妇”,在*时的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电脑坏了找她,下水道堵了找她,厨房忙不开的时候她又是帮厨。同事都说学校哪里需要你,你就出现在哪里,还好有你这颗螺丝钉,这位充满爱心的年轻女校长成了校内校外最受欢迎的人。

  教育扶贫,搭建学生成才之路

  自脱贫攻坚以来,身为党员教师的她,一直坚守在扶贫第一线,无论刮风下雨都能看到她在村里奔跑的影子,面对三村60多个建档立卡户,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入村入户摸底,清楚的掌握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同时她也一直承担着学校的帮扶工作,她帮扶的建档立卡户学生小怡,父母离异,家境困难,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孩子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一直不理想。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她经常深入到孩子家中,和孩子外婆交流孩子学习、生活状况,指导外婆做好家庭教育。在学校,她利用课余时间给小怡辅导功课,和小怡谈心,*时也会收集一些干净整洁的衣服送给她,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在她的帮助下,小怡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进步,孩子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六年来,她用自己的汗水浇出了一园桃李芬芳。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而感到无限地满足。在教育园地里她用满腔热情收获了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回首六年的乡村教师之路,高老师累并快乐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行着她的承诺: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爱在乡村。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3

  二十二年春风秋雨,二十二年花开花落,1999年丁瑾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忠诚,带着对教学工作的一片痴心,走进育才中学的校门,她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优异的教学成绩;以严守师道、寓教于乐的做事风格,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尊敬,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黑龙江省百佳语文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龙江骨干等荣誉称号。

  言传身教,做一名充满爱心的浇灌者

  第一批孩子进学校时,她的身影已出现在了教室门口;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后,她才踏上回家的路。她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班级管理和学生的人格、素质发展上,尤其对于班上的学困生,总是不鄙不弃,抓住时机,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搭建进步的台阶。

  班级有名男同学在初一上学期,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教师就是同学向她告状。丁老师设法接近他,与他谈心时都*起*坐、以朋友相称,以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突破他的心理防线,消除他敌对的情绪,以他所愿意接受的方式逐步地引导他走出误区。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丁老师又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连打带骂,导致孩子个性极强。于是丁老师与爱踢球的他侃球员的素质和*的足球发展;与痴迷电玩的他谈网络信息与比尔盖茨的创业史……在得知他的父母不能回家给他过生日时,丁老师给他带来一个生日惊喜,在他感动的泪光中,丁老师收获了信任与感激。在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中,终于重新塑造起了一个鲜活的灵魂,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毕业离开校园的那天,他深深的对丁老师鞠了一躬,阳光的脸庞已然热泪盈眶……

  心许教坛,做一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丁老师把满腔热血倾注到她所钟爱的语文教学之中,“我是一个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我要永远耕耘于教育这块热土,因为耕耘是一种开拓,更是一种幸福。”这句话浸透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

  为了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不断充实自己,她坚持学习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博采众长,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她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为了增强语文课的实效性,她大胆尝试了“阅读教学”和“中学生素质作文训练”。她的学生分别在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和省作文比赛中获奖。她担任教学工作22年,经过语文教学工作磨练,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读写结合、课堂阅读教学及扩大语文教学视野的若干方法、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影响较大,效果突出,其中《散步》等课和教学设计在省、地级被评为一等奖。在第六届和谐杯全国初中说课标说教材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班主任繁忙的工作让丁老师在母亲两次大型手术时不能在旁边侍奉,她的内心有深深的愧疚之情;丈夫在外地工作,女儿生病时,只有她的父母陪伴在身边,她的内心又是满满的自责之意。但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十年后还想着送给自己一束鲜花,道一声谢谢的时候,她的心中又溢满了幸福。

  勇于探索,做一名刻苦勤奋的钻研者

  没有教科研就没有她的成长。她积极参加省级科研课题《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及国家级科研课题《写字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的探索实践,组织教师进行课题整理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先后整理了育才中学所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的验收材料,在育才中学标准化学校验收和均衡发展的检查过程中,加班加点整理教研的材料,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有强力地凝聚力,以2017届她所带班级为例,她能够充分利用重大历史纪念日,或者主题班会,用心灵沟通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孩子们的心凝聚在一起,摸索建立了——探究型主题班会“在拔河比赛中胜利的一方为何获胜”、“*人民为什么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等,在她的带领和教育下,一批批合格的人才走出了育才的校园,一个个校级、地级文明班级,地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她的细心呵护下产生。

  在巍巍的兴安岭上,在悠悠的甘河水旁,丁瑾老师在三尺讲台挥洒着无悔的青春,挥汗着无声的耕耘,以一颗炽热的心专注于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执着于二十几年不变的桃李追梦,为加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填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4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甘肃省xx镇粮窖村老庄社的老庄村学,一校一师教了整整30年,他坚信“少年强,则国强”,他说:“小学校也有大梦想”,就算只有他一位老师,也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他自学音乐、美术、书法、手工给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他说乡村教育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担负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校园教学条件虽然简陋,他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打造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他所在的村庄虽然贫瘠,教学资源匮乏,但他善于发现,勤于学习,一点一滴的累积和凝聚让整个老庄教学点绚丽多彩,有声有色。

  一、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老庄村学原本只有一个老百姓共同筹资建起的旧房子,总是夏天漏雨,冬天进风,直至2000年,在村民的帮助,教育部门的资助下,才有了如今干净整洁的教室,有了围墙,但校园里依旧光秃秃的,他同路边的环卫工人要的树苗,因为地方干旱,校园外打了一个水窖,他周末就去拉水浇树,天一下雨,他就担着扁担跳着水桶去校园附近的积水坑挑水浇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栽树至今一晃十年过去了,不负期望,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树木也伴随这孩子们茁壮成长,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教导孩子们要准时守时,爱护环境,融合时代精神“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他以身作则,每天早晨6点到校,打扫卫生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课余锄校园里的野草,给花草树木浇水,捡校园里的垃圾,做到爱护校园,爱护环境,从小养成好习惯。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提水,浇树

  二、他爱岗敬业,坚韧不拔

  1988年,因为连年干旱部分村民移民,村子里没有老师,当时的他父母均已逝世,高中未读完就辍学回家,临危受命便成了老庄村学里的代课老师,他没有文凭,没有教师资格证,工资微薄,除了上课还要做地里的农活,生活十分辛劳。但“无照驾驶”可不行,他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大专*自考,白天上课,晚上熬夜自学,咬紧牙关,终究皇天不负有心人,直到2009成功取得了大专文凭,本科文凭,教师资格证,这期间孩子的上学费用,生活费,妻子又做了几次手术,让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捉襟见肘,亲戚朋友劝说他放弃另谋他业,但他说:“干了这么多年,虽然经历了无数困难,但我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也放不下。”生活虽然让他历经了重重困难,但他依旧坚持梦想,从未放弃,终于在2010年转正成为了正式的教师,他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爱岗敬业,对待教学工作严谨认真,他习惯在身上带着笔和小笔本,遇到好的教学方法、优美的语句、自己偶然间的想法都随手记录下来,他说,要想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才能摸索出针对学生恰当的教育方法。

  三、他关爱学生,别出心裁

  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长时间在外打工,有时家长地里农活太忙,或者在外打工脱不开身,他就将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写作业、休息,他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照顾的细致入微,他常说:“生活不易,能帮一把就是一把。”学校小,教学条件简陋,教具匮乏,但这并未限制他的创造力,他带领学生亲手做正方体、长方体教具,每去县城就给孩子们买课外书、新颖的数字玩具,虽然他的经济并不宽裕,但他戏谑:“精神粮食比物质粮食更重要。”他说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他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表达能力。

  校园需要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他别出心裁结合当地的地方文化,当地有着石头文化,他和当地的石匠共同合作,在石头上画好并刻上了与琴、棋、书、画相对应的图案和字。一次偶然经过沙河时发现了一块被水冲的光滑的石头,经过村民的帮助运到了校门口,刻上了“追梦——让微小变微笑”的办学理念,他还与当地石匠做了一块石书,刻上了老庄教学点的简介,他在学校教室的墙壁上还用水彩画上了图画并写上了古诗词,他课余时间办丰富多样的板报,等等,不断地累计才有了今日浓浓的书香校园文化。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5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农村教师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五篇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1 最新农村教师事迹材料10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