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16篇)
位置: 首页 >策划方案 > 文章内容

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16篇)

2022-11-21 20:06: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16篇)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加快跨越赶超全面争创一流力争早日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二方阵前列  谷永强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16篇),供大家参考。

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16篇)

篇一: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加快跨越赶超全面争创一流力争早日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二方阵前列

  谷永强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谷永强

  【作者单位】中共郓城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2017年是郓城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我们将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创新中彰显郓城气魄,在转型发展中走出郓城路径,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力争早日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二方阵前列,为尽快跨入第一方阵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发挥精准招商的拉动作用。策划储备项目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年内引进落地过亿元项目50个以上,签约项目落地率50%以上。二是发挥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全力推动大唐郓城发电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北玻产业园等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圣达科技、利特新能源等26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三是发挥PPP模式的杠杆作用。力争年内落地PPP项目4个以上,撬动社会资本24亿元以上。四是发挥传统产业的基础作用。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安全、环保、节能评级评价标准,倒逼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纺织品、酒类包装、木制品区中园,

  开工建设搪瓷、机械制造、食品区中园,引领传统产业加快实现创新链驱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年内完成技改投入66亿元。制订工业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山东名牌产品,力争三年内每个行业都培育出3~5个知名工业品牌。着力推动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年内完成股改企业5家以上、规范化企业30家。着力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继续分批、分行业对企业家进行定制式培训,增强“二次创业”内生动力。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加强银政企合作,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努力破解融资难题,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力争年内引进金融机构2家、中介服务机构15家,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00亿元以上。积极开拓资本市场,新增挂牌企业3家以上,力争2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五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60强行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新增纳税过千万元企业2家以上。六是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引领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扶持多友科技等100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筹建齐鲁工业大学郓城玻璃研究院,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创新型企业2家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七是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做大做优九大产业发展平台,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集中治污水平。加强园区资源整合,加快“腾笼换鸟”,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一是把中心城区做大。以更高境界谋划城市。年内启动6项专项规划、两个高铁站站前及周边区域规划设计,完成5项重点工程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以更大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启动北环路西扩东延工程,规划建设新绕城道路,打造环城交通;新修改造22条城区道路,打通5条丁字路,新建8座跨河桥梁,完成重点区域路网加密和路口渠化。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铺设雨污管网110公里、供

  水管网10公里、城区热力管道98公里,建成区供气管网全覆盖。新上新能源公交车100辆,规划建设新能源有轨电车工程。新增交通信号灯32组。新建县交通枢纽,配套公交候车亭、停车场等设施。新建展览馆、规划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和文化中心、群众艺术中心;确保“三馆一场”对外开放。城区10亩以下空闲地,优先用于街头绿化或便民设施建设。以更高质量推进城市开发。加快南部新城建设,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力争龙源物流、红星美凯龙、大卫茂休闲城等商贸物流项目早日建成投用。年内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13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10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让环境更宜人。继续下大力做好“水绿花文”四篇文章。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快南湖公园建设,综合治理跃进河西段、北沙河等城区水系。提升改造4处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规划建设绿地广场,新栽补植行道树1.6万株、花灌木100万株以上,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擦亮水浒文化城市名片,新增文化标识50处。三是让城市更漂亮。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三城同创”,大力治堵、治脏、治乱,全力绿化、美化、亮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新建城区公厕7处、垃圾中转站5座,新增城区保洁面积40万平方米,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治理违法建筑,取缔马路市场,综合整治学校、医院周边环境。四是让乡村更美丽。把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增减挂钩、压煤村庄搬迁、园区村庄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四个重点镇,做精一批特色小城镇。年内新增小城镇开发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重点培育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扎实推进乡改镇、镇改办、村改居工作。年内改造农村危房700户、旱厕5万户,新建村级污水处理站18处,开展村镇供暖示范试点,完成4个乡镇燃气管道铺设,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托管全覆盖。五是让基础设施更完善。协调推进鲁南高铁、京九高铁、德上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改造德商路南段、济董路东段、郓苏路、沿黄路,新建龙台路北段,改造窄危桥53座,力争220国道北段、南绕城段、郓城新河航道早日开工。六是让市民化步

  伐更快。抢抓机遇,改造棚户区1.74万户。实现4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释放新的人口红利。一是以更新思维推动重点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以更宽视野发展电子商务。着力增创农村电商新优势。年内新增淘宝镇2个、淘宝村20个,创建“为村”平台示范村100个。着力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千企触网”工程,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网触网率达到90%以上。着力做大电商园区平台。加大4个电商园区招商力度,年内引进知名电商企业10家以上,新增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40家以上。开工建设黄安天华木业电商产业园。力争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三是以更大力度扶持返乡创业。年内每个乡镇街区在外设立1处返乡创业联络站,全县新培育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两处,力争新增3.6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创办各类市场主体1.4万家以上。四是以更高层次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水浒好汉城三期建设进度,完成宋江湖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溪湿地旅游度假区、彭湖湿地、宋江故里宋家村、黄泥冈等重点旅游项目,努力构建“一城两带三区四镇”旅游发展格局,尽快把郓城建成水浒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好汉郓城”影响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是以更实举措发展新经济。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扶持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特色服务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培植跨境电商企业,力争年内新增自营进出口备案企业20家、出口总额增长10%。一是推进生产规模化。创建5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确保粮食总产20亿斤以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托管面积6万亩。规划建设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好“吨粮田”,培育“万元田”。新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争创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

  验示范区。二是推进经营品牌化。加快实施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三年计划,全县新增市级以上示范专业村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0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三是推进设施体系化。清淤治理苏阁南送水干线、户官屯沟、杨集北输沙道。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新增刷卡取水灌溉面积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以上。一是改善环境质量。全力以赴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扩容提升3个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继续推行“河长制”,确保两条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日常监管和违法排污查处,加大刑责治污力度。二是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统筹做好各领域节能降耗。加强生态乡镇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工程。规范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新增建设用地800亩以上。三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3000亩以上。一是开展更加扎实的脱贫攻坚。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统筹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设施农业扶贫等各项扶贫;加快扶贫车间、扶贫项目建设。完善1+N行业扶贫方案,深入推进“百企联百村”扶贫活动,抓好驻村帮扶,加强与青岛崂山区的扶贫协作,全力构建更广泛的大扶贫格局,确保年内3.2万人脱贫。二是发展更加普惠的社会事业。确保郓城一中新校区建成招生,加快职业中专建设,新建改扩建12处城区小学,全面完成“全面改薄”任务,确保顺利通过省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完成县医院新院主体工程,扩建县中医院,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3处乡镇卫生院。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户户通”500万平方米;新增优化城区公交线路6条,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新上公共自行车500辆。开工建设杨庄集水库及净水厂,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120个。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和五

  保集中供养标准;确保3处养老公寓建成投用。继续整合资源救助贫困大学新生,对所有贫困人口进行重特大疾病救助。四是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畅通信访渠道,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最严格的安全责任和监管制度,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快发展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篇二: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另外记者从有关资料了解到长兴目前共有34家新型电池企业拥有从原辅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生产组装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生产能力2015成销售收入1300多亿元主要产品包括铅酸锂电氢燃料镍氢等电池其中动力电池中的电动助力车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将近80拥有很强的话语长兴的新能源企业大多集聚在我们画溪街道的工业功能区

  新能源特色小镇

  为了新能源与新生活的美丽遇见

  ——浙江长兴县新能源小镇发展纪实

  在素有“中国蓄电池之都”称号的浙江长兴县,铅蓄电池污染曾是无法回避的灰色标签。近年来,长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对县域内蓄电池企业进行狂风骤雨般的洗礼。如今“蓄电池之乡”已成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昔日的长兴蓄电池行业已经涅槃重生。

  然而故事并未终结,大戏刚刚开始。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碰上天花板”的现状,长兴县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特色小镇这一大战略,顺势而为,全力打造省级特色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

  “我们将通过3年努力,把新能源小镇打造成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新能源产品集中展示区、新能源低碳生活体验区和3A级旅游景区。”长兴县委常委、副县长詹茂伟告诉记者,小镇围绕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太阳能热光伏等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研发设计、高端制造、文化科普、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五大区块。力争到2017年年底,完成投资65.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年旅游总人次30万以上。

  实力版画溪——新能源小镇的前世

  “新能源小镇位于长兴县画溪街道,毗邻中心城区,属典型的城郊接合部,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域1.2平方公里。”长兴县发改委副主任杨平告诉记者,新能源小镇选址于画溪街道工业功能区核心区块,是长兴最早形成的工业园区之一。在该地规划建设新能源小镇,既是提升当地环境、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其本身也具备打造特色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潜力。

  长兴的蓄电池产业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经历了多年转型升级的阵痛之后,长兴传统的铅蓄电池产业华丽转身,形成了拥有66家规上企业和超过400家中小企业的新能源产业链,并逐渐占据了行业技术的“制高点”,拥有市场“定价权”。

  据杨平介绍,长兴目前具有丰富的各类新能源产品。汇聚了超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威)、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皇明新能源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明)、中钢集团新型材料浙江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也拥有包括各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光热光伏、生物质、风能等丰富的新能源产品。

  “同时,我们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杨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长兴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构建工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产业,基本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比较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并获批“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基地”。“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那些穿梭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有着可爱身形,绿白相间外表的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就是来自‘长兴制造’。”

  另外,记者从有关资料了解到,长兴目前共有34家新型电池企业,拥有从原辅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生产组装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生产能力,2015年完成销售收入1300多亿元,主要产品包括铅酸、锂电、氢燃料、镍氢等电池,其中,动力电池中的电动助力车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将近80%,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长兴的新能源企业大多集聚在我们画溪街道的工业功能区。”长兴县画溪街道党委书记周卫凌表示,新能源小镇的建设将依托其深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加快构建“3+X”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含关键零部件)、太阳能光热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新能源总部经济、创新孵化、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配套产业。

  升级版画溪——新能源小镇的今生

  新能源小镇入围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给长兴带来巨大动力。“领导重视程度空前,规划设计深度空前、企业主动参与度空前、政策保障力度空前。”詹茂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四个空前”。由此,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新能源小镇创建拉开帷幕,自此,画溪街道将彻底改变画风。

  “新能源小镇建设以现有新能源产业骨干企业为支撑,计划建设五大专项产业园:新型电池产业园、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LED及新光源产业园、新能源关联产业园,以期尽快形成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虽然工作累到“开车也会睡着”,但长兴县画溪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刚一谈起新能源小镇,依然神采奕奕,激情四射。

  据陈刚介绍,新型电池产业园的建设思路,是依托超威、天能两家龙头企业,以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以及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建立较为完整的新型电池产业链。

  “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园是在建设皇明太阳能南方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太阳能产品应用和太阳能电池产业。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工程,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配)储用一体化的局域电力系统。”陈刚告诉记者,太阳能是小镇居民必不可少的能源,不管是烧水、供暖都需要用到,为了更好地建设绿色能源应用工程,小镇以智能微电

  网为重点,规划建设1个~2个示范工程,用现实、活泼、生动的范例,宣传、推广和普及太阳能的利用。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的重点发展是电机产业,将电机向集成化、数字化、永磁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另外,电控产业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重点发展内容。为此,小镇已加大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招商力度,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库,加强与东风、一汽、北汽、比亚迪、奇瑞、众泰、上汽、吉利等新能源汽车对接,并加强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的项目跟踪引进。

  如今,节能、环保的LED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基于此,小镇计划建设一个LED及新能源产业园,按照“拓展上游,做强中游,扩大下游”的思路,打造“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现有家宝电子、泛亚照明等企业的LED产业基础上,围绕普通照明、背光源和汽车照明、景观照明等主要应用环节,加大新光源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另外,小镇提出要在发展新能源原材料产业的前提下,适度拉长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新能源关联产业园,加快引进新能源关联产业项目,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记者在画溪街道看到,一台太阳能智慧路灯正在运行,路灯的太阳能板会一直跟随太阳运行角度旋转,为路灯积蓄电能。

  在政府的积极规划引领下,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超威大力支持小镇创建,将继续在画溪大力推进新型电池、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已规划2016年~2017年,锂电池项目投资20亿元以上;天能则表示把战略转型的新能源项目重点放在画溪总部来,要把天能能源科技公司锂电池板块迅速做大做强,皇明也不甘居后,计划在画溪打造第二个太阳谷。

  “我们的目标将新能源小镇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杨平表示,小镇将充分发挥天能、超威、皇明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引进一批技术先进、资本雄厚、产品竞争力强的新能源产业“大好高”项目,吸引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总部入驻新能源小镇,促进高端新能源企业的大规模聚合,加快新能源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幸福版画溪——新能源小镇的未来

  多年以来,长兴文化一直是以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与“茶圣”陆羽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和以百叶龙、林城狮舞、十番锣鼓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为主。自从长兴成为“中国蓄电池之乡”以来,以不懈创新为主流的新能源文化初露端倪。

  新能源小镇的创建,使以“新能源,新生活”为主旨的新能源文化逐渐清晰。杨平告诉记者,小镇将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结合地形地貌、土地利用、设施配套、生态环境等因素,依托现状与规划的河网骨架,交通

  干线,逐步形成“一心三圈五网”为主题框架的新能源文化格局,打造“低碳画溪、新能小镇”。

  集研究、开发、创新、实验、设计、检测、中介、新能源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为一体的新能源设计研发中心即“一心”。据陈刚介绍,小镇依托现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集聚高端人才,将新能源小镇打造成新能源产业研发创新先导区。同时,为了推动创业创新,小镇建设了一个技术集聚、人才集聚、创新集聚的画溪智慧创业谷。

  如果把“一心”归为新能源创业文化,则公共服务商务圈、新能源科普文化交流圈、“新能源+”休闲旅游圈这“三圈”即是小镇打造的新能源生活文化。

  以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文化为引领的新能源科普文化交流圈,旨在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文化展示中心、文化示范基地、文化科普宣教中心等文化载体,同时彰显新能源产品与房屋建筑、企业厂房、区域道路、配套设施的结合应用,倡导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将新能源小镇打造成创意文化展示区和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区。

  “六里画溪环廊”具有千年历史,风景如画,故而得名“画溪”。“充分挖掘小镇内丰富水资源,结合新能源产品展示应用,串联明门水街、小镇客厅、绿色廊道和研发设计街区,打造六里画溪环廊,协同超威、天能、皇明等龙头企业科普旅游项目,形成主题公园、工业旅游和城市旅游3条特色旅游线路。”周卫凌告诉记者,“未来小镇将打造一个‘新能源+’农业主题公园,以未来新能源科技为主题,结合周边农村农业产业特色,融合电动车及卡丁车驾驶体验及餐饮休闲等多种服务与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新能源农业主题公园。”

  “新能源小镇的建设,对现代化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统筹交通、给水、排水、能源、通信、生态这五个方面,‘五网’应运而生。”陈刚谈到的“五网”即是构建外联内接的综合交通网、布局合理的给水排水网、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网、先进适用的通信信息网、水绿交融的生态建设网。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把小镇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融入新能源的理念和文化,使人们融入其中养成习惯,自觉地向绿色环保靠拢,从而对环保、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詹茂伟理想中的新能源文化意味深远。

  当新能源遇见新生活,我们不难想象,明天的画溪将是一个产业特色明显、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新能源幸福小镇。试想你恣意走在小镇,累了便可以坐上电能出租车回家,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早已准备好了热水,让你卸下一天的劳累;晚上漫步河边,欣赏太阳能游艇和LED霓光灯点缀下的如画河廊;周末不妨带着家人去公园体验新能源电动车及卡丁车的驾驶乐趣。当然,你一定不要忘了带孩子去小镇客厅了解新能源小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篇三: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打造浙江智造供给企业集聚中心——滨江智造供给小镇赋能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暂无来源:《信息化建设》2020年第3期

  文|本刊记者侯瑞

  小镇采取“转、组、育、培”四位一体的方式,多策并举,推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培育

  浙江省从制造业起步,以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见长,这是富民强省的关键所在。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而,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的智能制造,却存在着制造业系统解决问题供应能力不足的现象。据记者了解,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尚未有将智能制造供给产业作为主攻发展方向的高新区。

  在此背景下,干在实处的浙江再次走在了前列。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前布局,着力创建“智造供给小镇”(以下简称“小镇”),培育系统解决数字化转型问题的装备供应商、工程总包商、行业云平台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商。小镇负责人介绍说,滨江区政府为小镇专门制定了扶持政策,已分两批共重点培育9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每家企业扶持1000万元。目前,小镇已初步集聚了中控、陀曼、力太等国内、省内领先的智造供给企业共计56家,2019年产值达106.5亿元,成为浙江省智造供给企业的集聚中心。

  四策开创培育智造供给企业的新局面

  推动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制造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依托工业互联网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当前碎片化供给与系统解决问题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为此,小镇采取“转、组、育、培”四位一体的方式,多策并举,推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培育。

  第一策,扶优转强。扶持浙江中控从工业控制专业服务商转型成为智造供给总包的龙头企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浙江中控系统解决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成立智造规划咨询部,并购创建蓝卓流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吸收行业内高端人才,充实“工业大脑”的建设运营服务能力,开发supOS工业操作系统,提升工业应用技术软件、工控软件的云化与服务能力,浙江中控全面增强了为流程工业赋能的总承包能力。2019年以来,中控公司编制浙江新和成集团数字化全面转型方案,现正启动新和成集团数字化实施试点,将为集团的新昌、上虞、黑龙江、山东四大基地近20家工厂提供数字化全面转型牵头总包服务,总投资规模达3亿多。

  第二策,重组补强。引导优海公司与萧山亚太公司通过联合重组壮大成为智造供给总包商。亚太公司的自动化团队与优海公司的信息化团队通过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汽配行业智能制造的总包能力。创建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形成了汽配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建与服务能力。研究院现已在永康、萧山等地承包了9家汽配生产企业的数字化生产线总包业务,创建了汽配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从工业生产线、车间、工厂到行业云平台服务的系统交付能力。

  第三策,育专成强。培育力太公司从一般的数字化工程承包商顺利发展成为智造供给总包商。通过支持力太参与美硕电气等乐清市一批电气企业生产线的改造,仅用3天时间就开发完成了一条生产线数字化技改快速实施模式,在云平台上开发了40多个套装工业App使用,实现力太公司的快速壮大。

  第四策,培创变强。推动了中材邦业从水泥行业生产制造工程分包商向材料、物流、供应、生产过程数字化、企业运营平台服务等系统解决问题总包商的转型。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承接了南方水泥长兴公司的数字化改造业务,帮助长兴水泥成为国家级水泥生产示范工厂。同时,中材邦业也已成为水泥制造行业最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

  此外,随着小镇创建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速了正泰新能源智能制造体系完善、杭州开源电脑小微园智造服务系统创新、博联科技公司智能家电WiFi模组优化等一批智造供给优质方案的推出,加快了一批智能制造供给企业的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趋于完善

  结构完备、协同匹配、强健活跃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是支撑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纵观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大多是大型企业搭建的面向企业内部、延展到供应链客户的企业级平台,缺乏基础性和行业级平台,企业应用广度和深度均有待突破。滨江区通过创建智造供给小镇,成功引进了北京索为、陀曼、雷钧等公司,初步形成工业设计、工业App开发、行业智造生态发展格局。

  从行业构成的角度看,流程工业、汽配、轴承、纺织、家居门业、电气、水泥、新能源等近10家工业门类的企业数字化制造工程总包商与行业工业云平台服务商的供应生态初步形成;从垂直服务的角度看,工业设计、物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营销以及协同制造、柔性快反、共享制造、工业金融服务等全链条的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智能服务亦基本完成布局,提升了滨江区智造生态系统的整体供给能力;从产品智能化的角度看,智能家居产品开发服务创造了新模式,如博联科技、涂鸦科技等。

  目前,小镇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趋于完善,补上智造供给产业链不齐的短板,工业App培育与开发能力不足等弱项也被逐渐补强,提升了智造供给的整体服务能力。

  加快全省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

  小镇与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紧密协同,发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集聚、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密集的优势,全力支持浙江工业强县(市、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小镇在培育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的同时,也为滨江的企业培养了一批智造行业人才。据统计,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152名专家中有60名来自滨江的企业,占总人数的39%。小镇的企业和人才,为新昌县、乐清市、慈溪市、兰溪市等18个县(市、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系统化服务提供全力支持,推动了全省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与块状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为全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例如,滨江陀曼智造信息工程服务公司为新昌县轴承行业提供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目前,轴承行业云平台注册的新昌企业数量已达到346家,接入设备数量1.8万多台(套),平台提供的工业服务App数量超过100个,平台App应用活跃用户人数已超过5000人,为轴承行业发展提供“线上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线下执行服务+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和融资租赁服务”等服务,涵盖轴承从研发、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制造、分销、售后、集成等整个轴承生命周期。

篇四: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城镇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欢迎阅读!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一去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特别是结合本地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总体设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定位是依托现有城区,东移北扩,着力打造西部集工业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组团城市。按照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思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区为骨架,以农村社区为延伸,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5万,市区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率超过50%;到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把建设成为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1396工程,即:突出城市一带(景观带)三区(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培育九个中心名镇(、、、、、、、、),

  建设60个新型社区(每个乡镇办建设1-3个示范性社区,五年内全市规划建设60个示范性社区)。概括起来,就是一带三区,九镇环卫,东移北扩。

  二、主要措施按照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对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规划论证,并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1号),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细化了工作措施。(一)围绕向心布局,建设完善市区组团。按照向心布局、向心发展的要求,中心城区重点是以现有城区为基础,东移北扩,向西适度扩展,向南填空补齐。其中,景观带的目标是经过3-5年努力,打造一条长达15公里、集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带;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步伐,通过编制落实城市文化建设专题规划,依托博物馆、帮会馆、等遗迹,合理地将都、都、都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改造当中,承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是培育装备制造、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现代物流提速工程,壮大产业支撑、实现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包括东区和北区,重点是通过实施第三污水处理厂、东区热源厂、人民医院搬迁、市委党校搬迁、老年公寓、体育中心、广电文化中心、汽车城、建材城、赛车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功能,实现东移北扩,打造以为中线,以东区北区为两翼,向中心发展的格局。(二)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中心镇区。原有9镇、13乡,近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2

  年来有6个乡撤乡建镇,现在已是15镇、7乡,还有2个乡已经申报撤乡建镇,年底前将变为17镇、5乡,22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修编。纳入重点培育的9个镇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其中:、、、分别处在东南西北四个关键位置,、、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有传统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中心镇区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情况是:把、、、四个镇作为四个方向的重心,沿、、快速通道这三条公路,打造产业走廊,并按照位置相邻、特色相近的原则,发挥9镇的区域带动作用,打造、、、等四个次经济区,使其成为乡镇组团的龙头、城乡协调的纽带。目前,这些镇也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发展规划,如:具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的、分别结合文化、进行规划,委托集团编制新区规划,并与该集团合作建设文化街项目;按照书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对河两岸进行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功能性规划一步到位。处在间重要节点的提出要配合市区东移,拉近通往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通过规划引领、规划带动,力争到年,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

  (三)积极探索路径,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对初步确定的60个村,我们将择优选取若干个区位优势较好、交通较为便利、集聚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大、辐射能力较强、能为周围社区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作为试点进行重点规划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目前,已有36个村庄完成编制规划,今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3

  年年底要完成30%的基层村(社区)建设规划,年年底完成60%的基层村(社区)建设规划,年年底基层村(社区)建设规划要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打算通过四条途径推进:一是项目带动、使旧貌换新颜。强力实施农村公路提升三年计划、办学条件改善三年工程,完善卫生服务网络、电网、生态绿化等各项基础设施,促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村容村貌改观。二是迁村进城、让农民变市民。通过市区东移北扩、城中村改造、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使城区边缘地带农民进城、变为市民。三是整村迁安、把农村变社区。通过对地质灾害区、煤炭塌陷区、压煤区、生态保护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新型社区建设。乡村、村、村,镇村,镇村就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式建设新型社区。四是化零为整、由分散变集中。通过科学规划,整合位置相邻的村,组建大的新型社区。镇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计划通过整合,建成几个大的新型社区;镇计划把沿线的、、等整合成一个新型社区。争取到年,完成6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任务,到年,全市90%以上的村庄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设施配套、整洁优美、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为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市还制定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一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相关责任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组,及时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例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4

  会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分包城建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城建项目督导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城镇化建设工作。三是建立了城建项目督查机制,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市纪委监察局加大了对城建重点项目的督查力度,一月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并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四是完善了考核制度,把城镇化建设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工作考核体系,对各乡镇(办)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把考评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坚持城乡规划引领,完善规划体系。一是着力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完成新区概念性详细规划、景观带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城市重点地区、地段规划设计,实施城区10条主干道路的街景景观规划,尽快形成以市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社区规划、村庄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坚持以城乡规划为引领,把城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相衔接,做到五规合一,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规划引领,着力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小城镇为节点、中心村为网络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三是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5

  法律监管、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批前公示、听证制度及联合执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镇村三级规划管理网络,组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落实编制、职能、人员和经费;建立规划实施督察员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规划权威。

  (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筑牢发展之基。一是强化城镇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以城区为枢纽、乡建制镇和乡集镇为节点,建立起干支衔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城镇水、电、气、热供应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供水能力、供水质量和重复利用率,坚持主干电网建设和配电网建设并重,完成城镇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经济、高效的新能源。三是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城镇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和防灾救灾能力;加强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安排社区服务、老年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现代化信息网络,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形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

  (三)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破解瓶颈制约。一是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将各类资金有效整合,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切实发挥政府投融资主体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通过整合政府资产、集体资产、土地资源等城市资源,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多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6

  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三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探索推行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变政府对公用行业的直接行为为间接的监管,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

  (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盘活建设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确立工业产业集聚区集中、村庄向小城镇集中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新思路,不断完善城市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收回、收购)、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监管机制。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放在内涵挖潜上,利用城区存量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耕地资源。在有较强产业支撑的乡镇试点开展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工作,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范围和布局,合理安排新建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切实做到核算准确、布局合理、预留充分,占补平衡且有一定剩余。对于占用本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及小城镇配套公用、公益设施的土地,按划拨用地方式申报办理,其余用地实行有偿供应,其中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五)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城镇。一是充分考虑城镇规划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建设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建立城市绿化屏障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好各类重要生态用地,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加强公园、绿化带、草坪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7

  的建设和保护。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积极申报中央农村环保资金项目,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城镇排水系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城镇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工矿区的城镇,围绕矿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矿区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力度;对旅游型城镇,强化旅游环境保护,确保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良性发展。同时,按照城镇环境规划要求,划定畜禽及水产禁养区、限养区和发展区,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三是建立农村环保网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正确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把环保工作列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努力创造优美的城乡环境。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二地处西边陲,山脉中段,山北麓,东邻,南毗,西与、接壤,北与、相连。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国土面积107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个垦殖场、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是一个有着1730余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县,是全国唯一以命名的行政县,也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名县,有着红色的经典。省政府、区省政府在这里成立。革命战争期间牺牲的革命烈士达3486名,建国后第一批授衔的将军有13位,一枝枪和将军农民的故事闻名遐迩。境内拥有山、山、山三个省级森林公园和高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为代表的珍稀树种30余种,森林覆盖率70.1%,是全省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8

  首批十佳绿色生态县,被誉为山脉的梦里水乡、边关的碧玉瑰宝、腹地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城镇建设作为的形象、的品牌、的投资创业环境来抓,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美县城、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大要求,坚持以四区目标为中心(即:把建设成边界转型发展工矿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宜居宜业风景区、城乡物流边贸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之乡),突出四大园区建设(即:省级生态工业园、文化产业园、博览园、新城教育园建设),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年以来,我县相继荣获国家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城市四项殊荣,并被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县之一。如今,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7.7%;城市的道路越来越畅通,城区道路总面积达168.29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41.24平方米;城市的绿化越来越提升,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9%,绿地率3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3平方米。日益成为客商青睐的投资佳地、创业宝地。

  一、主要做法一是注重加强领导,奋发进取凝聚合力。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全县上下和衷共济,奋力拼搏,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尤其是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上任以后,我县开拓创新、勇于奋进,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城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9

  市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就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县党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四区战略,即:把建设成边界转型发展工矿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宜居宜业风景区、城乡物流边贸区,打造名副其实之乡。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全面打响了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攻坚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县下发了《关于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运行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领导挂点制、定期调度制、督查考核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各城镇化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推进,并定期召开调度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以此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促进项目建设。此外,我们还定期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城镇建设项目进行观摩,积极听取他们对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是注重科学建设,着眼长远编制规划。把科学规划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龙头。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大气魄、大手笔、高品位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三个乡镇的集镇规划,以及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邀请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设计专家对一江两岸、湿地公园、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积极策应铁路、高速公路和公路(段)二级公路的修建,启动了区域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镇、镇、镇、乡等乡镇集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10

  城镇结构日臻成熟,初步构建了一城、一廊、一区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心三廊三带多点和一环、二廊、六轴、九园的县域绿化空间结构,以及以县城为中心,以交通为纽带,以集镇为节点的城镇规划布局,城镇建设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三是注重载体建设,全力以赴实施项目。把重点项目的实施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今年,我县共启动实施72个城镇化建设项目,其中完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31个(其中续建项目19个,新建项目6个),计划开工项目27个,涉及投资总额达59.8亿元。一方面,加大了对老城区升级改造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了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了金城大道、广兴路、永安大道等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及3个入城口的绿化提升工作,全面实施了教育产业园、博览园、文化园、广场、路、城区道路建设、人行道改造、农贸城改造、广场改造、河改造、园等项目,全面落实了省市下达的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目前均已开工建设。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老城区城市功能,提升了老城区城市品位,优化了老城区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新城区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了公园绿地建设、道路、广场、供水等市政设施项目,以及医疗卫生、文体中心、垃圾填埋场等社会事业项目。同时,立足本县的生态特色,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倾力打造县城绿化、通道绿化、山上绿化、乡(镇)村绿化等精品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国道六市至县城路段绿化示范工程;着力抓好了果业、农林等生态亮点工程建设;开展了绿色小区、绿色社区、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切实改善了城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11

  区生态环境。四是注重健全机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坚持严管重罚抓城市管

  理,重拳出击治脏乱,铁心硬手整环境,强化机制求长效的城镇管理方针,按照管理一条龙的要求,强化城镇管理职能,提升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组建了城区土地执法大队,建立健全了城区土地执法管理制度,建立了城区卫生包片分段管理制度,突出抓好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城镇管理全覆盖、无疏漏、不间断。深入推进了城乡清洁工程,把城乡清洁工程与城中村的改造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集镇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与国道及省道沿途环境整治相结合,在13个乡镇157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将城乡清洁工程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了乡镇和部门的职责,对各乡镇、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五是注重市场运作,千方百计经营城市。加快城镇土地资源的资本化,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经营城市运作机制。把经营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加大政府对土地的收购储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通过规范公开拍卖程序,实行土地有序出让、均衡供应;通过先做环境后开发,使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把土地资源变为城镇建设的重要财源。依托土地收储中心,积极招商引资、跑项争资,灵活运用拍卖、有偿使用、股权转让、租赁、抵押等方式盘活土地存量,增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正在实施持续1年左右时间的打击两违铁锤行动,将依法严厉打击查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12

  处各类违法建房和违法土地交易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和住房建设秩序。

  六是注重产业支撑,做强做旺发展活力。把发展城镇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坚持在有水平、有实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做大城镇规模,注意以业兴城、以城拓业,充分发挥工业化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壮大城市经济整体实力。以打造省级生态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以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中心城区和园区产业的互动,形成了以金属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为主的骨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园区,为农民工转移就业创造了更多岗位,带动了回乡创业和农民进城务工。加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好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业等,同时通过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深山移民集中安置、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在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深山移民集中安置小区、安居工程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廉租住房小区,出台了务工人员城区就学零门槛政策,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城区人气不断聚集。

  七是注重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坚持走特色兴镇、产业兴镇之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增强集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在全县开展集镇建设行动和新农村建设,以集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加大治脏、治乱、治本力度,加强五化(洁化、美化、绿化、亮化、规范化)建设,促进集镇功能明显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同时,率先在坊楼镇、升坊镇、良坊镇等一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13

  批交通区位较好、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资源优势突出的乡镇集中开展了集镇道路、供水、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工作,实施了农村集贸市场改造,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功能,优化了集镇环境,提升了集镇形象。紧抓铁路、高速建设和公路(段)二级公路升级改造的有利时机,着力把区域打造成集商贸、仓储、物流于一体的边界商品集散中心。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下阶段,我们将以构建城在景中、家在画中、游在乐中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为目标,按照以一江(江)、两山(山、山)、三环三纵为框架的思路,抢抓时机,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大干快上,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建设,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一是强化规划确保精品。牢固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重金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队伍,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规划塑造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浓厚的城市形象。注重突出文化的内涵,做到建筑风格、城市格调统一,彰显城市个性。科学开发一江两岸,加强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赋予江灵气,打造代表县城的标志性名片。坚持一支笔审批、一张图纸施工、一把尺子度量,重点抓好规划的实施与执法工作,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坚持开门规划、问计于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广泛性,提高规划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强化责任确保进度。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的总要求,继续实行领导挂点责任制、项目跟踪服务制、部门负责工作制,确保六个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14

  一(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推进机制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继续实行时间倒排、责任倒逼制,切实加快推进建设进度。继续强化督查机制,坚持城建项目定期调度与重点调度、现场调度与会议调度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完善定期督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优化施工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建管确保质量。坚持把项目建设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认真执行招投标制、资本金制、项目合同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严把项目质量关和安全关,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务必按照各项建设质量标准和项目建设的规划、要求,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力争建成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样板工程。

  四是强化筹资确保投入。灵活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进一步做好提高土地经营收益、完善投融资平台、社会多元化筹资,以及采取、模式,举全县之力,聚各方之财,全力支持城镇化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15

篇五: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城镇建设——以北京四季青镇建设发展为例

  芦建国;程治国;陈漩【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又一个新的要求.本文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概念简单阐述,指出中国建设低碳城镇的背景与意义,并以北京四季青镇建设发展经验为例,说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1(009)002【总页数】4页(P26-28,50)【关键词】低碳经济;城镇建设;北京四季青;绿谷氧吧【作者】芦建国;程治国;陈漩【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

  1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

  1.1低碳经济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面临着来自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的威胁,低碳经济概念由此产生。“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1.2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的产物。所谓低碳城市就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城市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高效利用土地和能源,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要求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低碳城市建设与发展。2中国建设低碳城镇的背景与意义截至2009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但与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相距甚远。未来10~15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在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58%。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是城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排放量大。中国城市的代谢量统计表示:城市消耗了全国钢铁的86%,铝材的88%,铜材的92%,水泥的

  75%,能源的80%;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的90%,二氧化硫占全国的98%,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85%。此外,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更大压力,例如私家轿车的剧增、住宅面积的扩大、家用电器的升级等对中国各大城市交通拥堵、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给中国已十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带来更大压力,也将给中国政府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带来更大考验。在这种背景下,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而低碳城镇化将是中国引领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实现绿色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中碰到了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要用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来解决[2]。国家“十二五”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也涉及了绿色发展的内容,包括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议题,目的是追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或者说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污染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3北京四季青镇低碳建设实践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探其实质,仍感缺乏一条主轴。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北京四季青镇建设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力图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最先进的低碳型城

  镇。3.1四季青镇概况四季青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部,地处五环路内1040km2的规划区域内,东至白颐路,东北与海淀乡相连,西至香山,南至阜石路,邻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北与玉泉山、颐和园接壤。镇域总面积40.92km2。镇下辖13个行政村,39个企事业单位。昔日的四季青曾因为四季常青的新鲜蔬菜而得名,今天的四季青已经走上一条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基础的发展之路.全镇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总额达143.56亿多元。经济渐入良性循环,镇集体经济在大调整中始终保持着总收入年均递增10%,纯收入年均递增8%以上的发展速度。2009年全镇区域总收入达到53.1亿元,纯收入达到10.2亿元,其中集体账内总收入22.1亿元,纯收入6.1亿元,上缴税金1.03亿元,人均劳均收入2.1万元,人均纯收入7564元。3.2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四季青,实现“弯道超越”3.2.1观念制度创新推行低碳经济,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观念上的创新,并要满足3个要求:一是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二是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产业工艺与流程;三是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3]。面对新的形势,四季青镇党委对经济如何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四季青在西山香山旅游区内,是北京市的上风上水,又是北京市的水源保护区,北京市第三自来水公司在镇域内取水,供水量占京城用水量的1/4,水质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著名的北京颐和园、玉泉山、静宜园都集中在这一地区,有良好的旅游资源。镇党委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在北京市环境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此镇党委决定:走“优美环境立乡,绿色产业兴乡,建设田园式城市家园”之路,

  探索一条以全新的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基础,以改善环境为突破口,加快结构优化升级,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城市经济迈进的路子。根据这一战略,从2000年至今,四季青镇政府与南京林业大学经过近十年的合作,共投入绿化美化建设资金达6亿多元,使得四季青绿化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环上成带”的景观效果,已经逐步建成宜居、宜科研办公、宜文化商务会展、宜教育、宜旅游观光体育休闲的京西北的“绿谷氧吧”。“绿谷氧吧”的战略创意将四季青地区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输入市区,使四季青成为北京市西部的郊野公园和绿色生态屏障。北京市科委于2008年批准了四季青镇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3.2.2结构调整优化建设通过实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1998年,四季青镇第一产业总产值10565万元,占总产值的13%,第二产业总产值63356万元,占80%,第三产业总产值5222万元,占7%。世纪之交的2000年,镇党委提出了解放思想,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变“二、三、一”为“三、二、一”的经济结构格局,以绿化作为向第三产业跨越的桥梁。从产业结构上,通过绿化环保事业的发展,从传统的种植、养殖农业经济形态向生态经济型转变,以绿色为基础改善环境,开发旅游、服务业等,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绿谷氧吧”战略,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把副食品基地变成北京的“绿谷”和“氧吧”,以锦绣大地公司科技农业示范园、果林所四园基地、双新樱桃园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种植业,开辟了旅游休闲的新市场,吸引了大批城市人前来采摘、观光,为第一产业的升级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绿谷氧吧”实施的五年来,四季青镇产业结构已由二三一彻底转变为三二一的格局。2005年全镇集体总资产95.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收入2878万元,

  占总收入的1.45%;第二产业实现收入59042万元,占总收入的29.82%;第三产业实现收入123398万元,占总收入的62.32%。到2007年底全镇集体经济中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4%,在“十一五”末更达到80%[5]。3.2.3科学技术创新四季青镇政府重视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瞄准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加强科技储备,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为恒有源浅层地能产业基地。体现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保新技术推广应用已在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并率先使用。该技术首选浅层地能为供暖替代能源,以其国际首创的浅层地能采集技术为核心,结合热泵和暖通成熟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出了节能环保为一体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据测算,应用恒有源的这套系统1000万m2建筑每采暖季可替代燃煤37万t标煤;节省运煤运灰车辆9万车次,节省汽油1.3万t。可减少排烟量50亿m3,减排颗粒物1.6万t,减排二氧化硫0.9万t,减排二氧化碳94万t。这项新技术诞生于北京申奥成功之际,它的推广应用已超越了普通的企业行为,成为北京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个成果。3.2.4绿色环保建筑开发绿色环保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水平、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6]。因此,四季青镇大力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城镇民用供暖节能改造;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新模式等。根据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3%~5%的可建面积,四季青争取用足政策优势,围绕绿色做文章,建成了以高档现代绿色生态办公区“清华科技园慧谷园区”、“振兴绿色生态园”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物业群

  体80.2万m2。园区设计理念先进,供电制冷、供暖采用环保设计,达到超前生态型、独立型的绿色生态办公目标。3.2.5提高碳汇能力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备二氧化碳的能力。城市森林建设中,尽量选用高固碳释氧能力的乡土树种。四季青镇坚持将培育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全面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利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制度和工作体系。“绿谷氧吧”生态园区建设新增生态林2万多亩,截止目前,全镇林地总面积2173hm2,林木绿化率53%。通过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已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据研究,按北京地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日数127.7d[7]计算,全镇绿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9.03万t,释放氧气34.13万t。此外,由于大规模种植树木花草,2005年四季青的自然降尘、悬浮微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比1999年降低30%左右,这些指标的降低,至少为四季青节省了1亿元的环保费用[5]。4结语四季青低碳城镇建设经验,为我国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实施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为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相辅相容、共同发展,做了无可辩驳的有效尝试。参考文献[1]蒋有绪,张炜银.谈谈森林城市和低碳城市[J].中国城市林业,2010,8(2):4-7.[2]周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J].理论视野,2010,(2):33-34.[3]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4]柯持续.北京四季青镇等成为市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N].科技日报,2008-7-29(9).

  [5]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党委等.绿色的延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刘怡君,付允,汪云林.国家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J].建设科技,2009,(15):4445.[7]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3)[J].中国园林,1998,(3):53-56.

篇六: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一、光伏停车场

  1、钢构支架车棚最低处距地面高度约2.52m,前后立柱间距约3.3m,倾角

  约7.5度,东西长度22.5m,南北宽度6.62m。

  2、充电桩共8个车位,每个立柱中间设计2个车位,每两个车位设置1

  个充电桩。

  3、组件组件4排纵向安装,每排22块,共计88块。选用ZT275P-29b

  型号组件,安装容量共计24.2kW。4、外观

  5、报价

  项目钢构支架

  充电桩

  组件

  型号-

  EVA-42-380EVD20-120ZT275P-29b

  数量/单位1套1台3台88块

  厂家

  报价

  易必得35476.21

  科士达厂家赠送

  中泰新能源消耗库存

  二、智能微网储能系统

  1、钢构支架微网钢构距地面高度约3.5m,南北宽度约8m。

  2、微网储能系统整套系统融合到集装箱房内,包括储能变流器、锂电池组、BMS、

  高压箱等。

  3、组件组件成“人字形”安装,分南北面。每个“人字形”单面横向铺

  设组件7块,每个“人字形”南北面共14块,共4个“人字形”,共装组件56块。选用ZT275P-29b型号组件,容量共计15.4kW。4、外观

  5、报价

  项目钢构支架微网储能系统

  组件

  型号-

  ZT275P-29b

  数量/单位1套1套56块

  厂家

  报价

  易必得43700

  科士达250000

  中泰新能源消耗库存

  三、光伏+取暖

  1、空气源热泵设备室外放置,达到冬天地暖取暖,夏天风盘制冷效果。

  2、预制节能房屋采用预制环保节能材料,房屋东西长度20m,南北跨度12m。

  3、组件预制节能房屋是瓦房屋顶,组件在屋顶南面进行铺设,共铺设

  58块,选用ZT275P-29b型号组件,安装容量共计约16kW。4、外观

  5、报价

  项目

  型号数量/单位厂家

  报价

  空气源热泵af-180w/ehpc1套阿尔普尔34380

  预制节能房屋

  -

  1栋

  众鹏230000

  组件

  ZT275P-29b58块中泰新能源消耗库存

  四、总价

  项目

  型号数量/单位厂家

  报价

  钢构支架

  -

  1套

  光伏停车场充电桩

  EVA-42-380

  1台

  EVD20-1203台

  易必得科士达

  35476.21厂家赠送

  组件

  ZT275P-29b88块中泰新能源消耗库存

  项目

  型号

  智能微网储能

  钢构支架

  -

  系统微网储能系统

  -

  组件

  ZT275P-29b

  数量/单位厂家

  1套

  易必得

  1套

  科士达

  56块中泰新能源

  报价43700250000消耗库存

  项目

  型号数量/单位厂家

  报价

  光伏+空气源热泵af-180w/ehpc1套

  取暖预制节能房屋

  -

  1栋

  阿尔普尔众鹏

  34380230000

  组件

  ZT275P-29b58块中泰新能源消耗库存

  总价

  593556.21

篇七: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方案1新合肥构建“1331"新格局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规划方案认为,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使得未来新合肥的发展令人充满期待.并提出远景规划形成合芜马铜中心城市群,根本上改变安徽区域联系离散的格局,从而令合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合肥应在长三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从“中部增长极”变身“长三角第四极",实现从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迈向长三角继沪杭宁之后的又一中心城市。

  合肥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该方案对合肥的建议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该方案还提议合肥城市规划应从“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实现“城湖联动,多元发展”.同时还提出了“两城映十镇"的合肥旅游新格局。

  “1331"市域空间战略

  方案提出“城湖联动,多元发展"战略,意在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发展,完善和提升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实现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其中,首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3"是指创新发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另一个“3”指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最后的“1”指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打造“南淝河通风廊道”

  基于巢湖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方案将以合肥城区大量增加内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传承和发扬环城公园的精彩,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依托湿地绿带网络,以“老城中心、新城CBD"双心引领,串联拓展和优化提升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科技研发、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形成服务职能密集的南北两扇.

  方案着重提出保护“南淝河通风廊道”,建议在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绿廊及其两侧,布局CBD商务中心,公园总部基地,钢铁厂遗址创意文化区,滨湖CRD,南淝河文化、科研、服务外包产业区,大学及科技研发区,徽派文化展示园,科学岛,低碳生态住区等重要功能空间,建设成为合肥最具生态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名片空间”.

  重组产业空间形成都市区东西两翼产业新城。东翼以职教城为依托,壮大新站、整合双凤,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西翼则以大学城为纽带,组合高新区与经开区,突出自主创新。

  “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对于未来合肥旅游发展规划,方案认为环巢湖地区大湖风光悠旷,温泉资源优质,皖韵村庄独特,可以通过功能和空间的创新利用,构筑“两城映十镇”旅游新格局。

  “两城"指的是合肥主城和巢湖市,“十镇”指的是环绕巢湖周边的三河、白山、盛桥、槐林、散兵、中垾、烔炀、黄麓、中庙、长临河等十镇。在合肥中心城和巢湖城的辐射带动下,把三河、白山、散兵、中垾、中庙、长临河建成六个特色旅游小镇,把盛桥、槐林、烔炀、黄麓建成四个田园风貌小镇。在发展时序上:近期在都市区带动下,重点优化中庙、三河,打造长临河;中期在巢湖市带动下,重点发展中垾、散兵。

  滨湖对于人类有着内在的吸引魅力,人类对大湖更是充满着偏爱和向往。方案建议合肥树立“大湖绿都·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以“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和“保护也是发展"等理念,科学打造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中庙-四顶山核心景区、巢湖时尚休闲运动等旅游项目;实现建设旅游大都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新天堂的目标.

  方案2“3030”交通圈贯通大合肥

  设计单位:UKH&D·上海红东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

  ○大合肥轨道交通

  ○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

  ○合肥市域空间结构

  该规划方案致力于将合肥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特大型环湖城市、长三角地区西端的中心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全国产学研示范区、绿荫满城、湖光山色的目的性旅游城市。其中,大合肥“3030”交通圈的提出是方案的亮点;此外,方案还提出建设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基地,为环巢湖区域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6+3”核心产业体系

  对于合肥的产业发展策略,方案提出要优先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能级、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依托高校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科技服务,为周边尤其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设以生态农业、新能源、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绿色产业体系;继续承接长三角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改造现有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方案建议合肥要紧紧围绕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打造“6+3”的核心产业体系.六大先进制造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家电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为:创新金融、旅游及科技论坛、航运物流.

  大合肥格局有“双核”

  方案为未来的大合肥构建了“双核一圈两翼八板块"的产业空间格局.

  “双核”:指老的合肥中心城区与新的环巢湖地带形成“双核”发展,即合肥中心城区商业与政务核心、巢湖半岛科教与金融核心.

  “一圈”:环湖现代服务业产业圈。

  “两翼":生态农业及绿色经济发展翼、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翼。

  “八大板块":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板块、巢湖北岸科技研发与金融服务业板块、巢湖南岸生态旅游板块、巢湖旅游养身及先进制造业板块、庐江先进制造业及重化工板块、肥东绿色经济及农副食品板块、肥西先进制造业板块、长丰生态农业板块。

  规划方案对大合肥提出“一心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巢湖为核心,发展巢湖北岸城市带、巢湖南岸生态带、庐江南部产业带,形成“半湖山水,半湖城”的城市发展格局。

  方案还针对各组团城市分别提出不同发展策略。中心城区:“核心区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三带控制”;巢湖城区:“一轴串联、双核共振、两带控制"。庐江城区:“双向拓展、空间联动”。

  大合肥“3030"交通圈

  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要打造大合肥“3030”交通圈,即城区边缘之间30分钟到达,各城区内部

  任意两点之间30分钟到达。具体规划为:建设大合肥区域大外环,修建连接中心城区、巢湖半岛、巢湖市区、庐江城区

  之间的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三个城区的一体化;建设一条穿湖通道,连接巢湖南北两岸;中心城区加强快速路网建设,尤其要增加放射状的快速路网;建设环湖大道,成为一条具有综合功能的大道;建设巢湖北岸交通走廊,加强巢湖市区与合肥城区之间的关系,这条交通走廊将连接城市外部交通网,延伸到南京、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地区,加强泛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中心区之间的联系。

  打造新的巢湖半岛为了寻求大合肥未来发展空间及新的增长极,方案提出建设巢湖半岛—创新金融及科技研发

  基地.巢湖半岛主体功能包括:科研机构、专利保护、科技论坛、知识产权交易、为科技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巢湖半岛规划东西、南北两条发展带及CBD、科技论坛论坛、会议中心、大学园、博物馆、湿地公园等八个主题核心.

  旅游规划以巢湖为核心对于大合肥的旅游规划,方案提出“一核、一环、三城、四区”的空间布局。一核蓄势:巢湖半岛旅游景观核。一环连通:环巢湖国家风景道。三城协作: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市、庐江县.四区联动:都市旅游板块、山地休闲板块、水上游览板块、乡村体验板块。方案还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环境管理三方面对大合肥生态资源作出了科学评估。提出大合肥要形成“一环、双轴、多点、多廊”的总体生态格局。一环-—即沿环巢湖的生态涵养带。双轴——指紫蓬山~浮槎山的景观轴、冶父山~银屏山景观轴.多点-—特色景观风貌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系统。多廊-—是线性景观单元,是生态斑块之间的通道,主要包括河流廊道、道路、铁路防护绿带等.

  方案3

  护巢湖建新城迈向生态之都

  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体○滨湖新区草型湖泊空间意向图

  注重发展生态环保是该方案的最大亮点.方案提出湖——巢湖生态修复战略、产——产业转型与旅游发展战略、城—-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战略,最大亮点在于城市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保护,目标是近期到2015年,基本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巢湖,控制蓝藻水华,实现水质改善;远期到2030年,建立与修复巢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自净能力.

  产建世界一流科智创新城市

  该规划将合肥的城市性质,从长三角区域层面、新合肥市域层面、环巢湖地区层面三个层次展开.

  在长三角区域层面,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智创新城市。力争在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六安、淮南等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大合肥都市圈将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呈三足鼎立之势,开创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在新合肥市域层面,规划将合肥主城区建设成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同时规划巢湖市为地区中心,实施与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战略。力争将长丰、庐江建设成为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

  新城。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建设以信息电子、高端物流产业为重点的机场新城。在市域层面,规划以轨道交通为手段,引导新城发展。

  在环巢湖地区层面,重点发展以生态物流业为支撑的三河古城新市镇、以商务旅游为支撑的中庙新市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盛桥新市镇。三河古城延续徽派建筑风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中庙以儒释道文化为内涵,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汤池、半汤的温泉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温泉旅游目的地。

  湖变藻型湖泊为草型湖泊

  该方案着重讲解了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提出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的四大战略措施.

  第一,陆地节污减排,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进入巢湖;实施工程包括全面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水平,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城市雨洪蓄滞生态工程,城市地表软化生态工程,农村面源污染处置生态工程等。尤其强调的是巢湖流域的陂塘系统,源于巢湖而光大于国际,具有1200多年历史,是巢湖流域人民在深刻理解地区自然气候特征基础上,一代一代传承和试验的生态系统工程,旱能补水,涝能蓄洪,能节流化肥农药,能改善小环境,具有巢湖流域典型的历史文化特征,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湖泊藻型变草型,即恢复巢湖草型湖泊的本来面貌.巢湖蓝藻水华的爆发,是生态系统破坏的恶果,而修复巢湖的关键和目标,就是逐渐恢复巢湖草型湖泊的生态特征.

  第三,水陆设缓冲带,即为了削减人类行为活动对巢湖的直接影响,分别在巢湖沿岸10米高程以下区域、岸线陆向1000米、岸线陆向4000米,设置三层缓冲带,分别作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引导开发区,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设指标要求。

  第四,湖体增收节支,即为了削减巢湖内源污染。建议采取底泥堆岛策略,利用岛上植物吸收湖体内N、P等营养物质.规划在湖内有计划放养各种鱼类,以逐渐提高湖体生物多样性,改善湖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城一湖两核五片多点开花

  该方案,在环巢湖城镇空间布局上,提出“一湖两核五片多点”观点.

  一湖:巢湖.巢湖是环巢湖城镇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既要充分利用巢湖的生态景观资源,又要保护好巢湖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

  两核:滨湖新区和巢湖主城区.滨湖新区和巢湖主城区是环巢湖的核心城市地区,是环巢湖城镇密集区的服务中心,也是环巢湖旅游的接待中心,同时还是打造湖城共生、生态人居的示范地区,对于其建设强度和密度,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应进行严格的控制。

  五片:五个重点发展片区。滨湖新区片区:将滨湖新区的建设与南淝河、派河湿地控制区相结合。巢湖市片区:充分整合土地资源,避让低洼地区,利用柘皋河湿地、龟山风景区、银屏山风景区的资源,高水平建设半汤国际温泉度假区,形成山水秀美的生态之城。中庙片区:围绕中

  庙风景名胜区,联动长临河、六家畈、黄麓、烔炀等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巢湖北岸城镇密集发展带和旅游核心地区.三河-三岔口片区:扩大三岔口湿地保护范围,形成三岔口—白石山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盛桥片区:结合兆河湿地控制区的建设,白湖农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打造盛桥现代农业服务综合服务区和农耕文化特色旅游区.

  多点:环湖多个特色小镇。包括中庙寺庙文化特色新市镇、长临河现代旅游特色新市镇、六家畈侨乡风情小镇、黄麓文化新市镇、中垾渔港风情小镇、半汤温泉休闲国际度假旅游区、银屏山水特色区、散兵生态休闲小镇、槐林渔猎文化特色小镇等.

  方案4

  “K"形战略构建新合肥框架

  设计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体

  该方案重点突出“新合肥”和“双中心"两大主线,将新合肥总体发展定位为: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将新合肥其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

  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自主创新基地。方案还提出合肥中心城区继续实施“141”战略,整个大合肥近期应向东发展连接长三角,形成“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未来城市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东进出海战略、合肥都市圈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共5大战略,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形成双心(合肥都市区、巢湖)同呼吸,两环保永兴,两轴连三极(巢湖副中心、庐江副中心、长丰副中心),东接长三角的“K”字形战略布局框架.

  建设三大城市密集区

  规划方案采用GIS技术,将合肥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为1594平方公里,巢湖城区为263平方公里,庐江县城为201平方公里,长丰县城为69平方公里。提出要建设三大城镇密集区,即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合肥城镇密集区、以巢湖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巢湖城镇密集区和以庐城镇为核心的庐江城镇密集区。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和四个副中心城市,并在环巢湖地区形成由17个乡镇构成的串珠状绿色生态城镇发展带,以不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为适度规模,以生态旅游和商贸为主导职能。

  合肥主中心城市:800万—1000万人,包括合肥主城区、肥西县城、肥东县城等,通过肥东、肥西等高对接主城,建成现代化的合肥都市区.

  巢湖副中心城市:100万人,作为合肥东大门,发挥全国著名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皖江北岸重要交通枢纽、肥东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建成皖江北岸的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特色、山川秀美的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庐江副中心城市:50万人,作为合肥南大门,发挥承接合肥市区钢铁、化工等传统重工业外迁的合肥市重化工业转移基地、合肥市精细化工基地的功能;同时可以打造全国著名山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肥南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立足庐江矿产资源优势,建成安徽省新兴工矿城市、皖中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长丰副中心城市:50万人,作为合肥北大门,发挥承接外部转移的合肥市新兴重型制造工业基地、肥北区域性物流基地功能;将下塘建成合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北翼主战场和合淮工业走廊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建成皖中新兴工业城市.

  中心城区继续“141”战略

  方案建议合肥中心城区以建设合肥都市区为目标,继续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东拓北展,南控西进”的拓展方向,形成枫叶型空间发展形态。

  东拓:沿长江东路、合裕路主叶脉向石塘与撮镇方向拓展,建设东部组团.

  北展:依托蒙城北路主叶脉向下塘镇方向拓展,建设北部新城.

  南控:依托包河大道向巢湖北岸拓展打造滨湖新区。

  西进:依托长江西路、金寨南路主叶脉向南岗、严店方向拓展打造西部组团及西南部组团。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方案根据合肥城市功能转型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大合肥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家电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4大支柱产业,建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是培育壮大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公共安全产业.

  三是改造提升钢铁、化工等4大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6大产业集聚区、2大示范区,形成4大产业带。

  大合肥应坚持“生态立市"

  方案建议未来大合肥的发展应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蓝天白云工程,改善巢湖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争取到2020年环湖支流水质逐步消除劣V类,基本达到Ⅲ类,巢湖湖区富营养化趋势逐步遏制。到2030年巢湖水质控制在Ⅲ类或IV类,不出现蓝藻。

  构建由“三楔护城、一心养城、四核围城、多廊连城”组成的城市生态安全网络,加快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城市防灾减灾保安体系建设,加大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巢湖总体水质由2010年的V类提高到2015年的IV类,2020年后的Ⅲ类。建设环巢湖湿地保护带,做好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实施生态调度与引江济巢工程。

  方案还提出了巢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模式。

  “人工+自然”的湿地恢复模式:包括自然恢复模式、人促自然恢复模式和人工生态恢复模式。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湿地开发模式:包括以芦苇为主,芦、草、禽、鱼生态农业模式、以林木为主,林、水生作物、渔复合型模式、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管理模式:包括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环巢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

  方案5大湖城市引入大山水格局设计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本方案在合肥的城市定位中,主要提出两大概念-—“大湖城市”和“创新都会”;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主张大开大阖的大山水格局引入城市核心区;在环巢湖发展的形象定位提出“众恋有巢,大爱成湖"理念.总体来说,该方案认为,借助中部崛起的省会拉动战略,安徽省必须以更强大的合肥带动全省,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融入长三角,在发展战略上体现为扩容;合肥要赶超竞争对手,必须充分汇聚多元发展动力,浓缩发展阶段,在发展模式上归纳为包容;必须通过弹性持续的空间供给满足多元复合的空间需求,在规划建设上表现为从容。

  大湖城市需创新引领

  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首先要看它的定位。该方案将合肥的城市定位精简为八个字:大湖城市,创新都会。

  “大湖城市”意指合肥作为全球唯一独享大湖的城市,定位强调合肥的唯一性和更高的生态与文化品质;“创新都会”则意味着合肥将以创新带动产业、社会和环境发展,参与区域和国际高端竞争。

  城市的主要职能则概括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科学城;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乃至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跨区域贸易流通中心;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大山水格局构建“绿城”

  合肥空间结构与布局应该是怎样的?该方案提出“一心一带四轴”:以合肥主城为中心,强力打造合芜马城镇密集带,作为省域发展的脊梁,同时向淮南蚌埠、安庆铜陵、六安和滁州四个方向轴向发展,带动皖南、皖北两大板块,对接南京都市圈,提高安徽在区域分工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该方案还创新性地提出区域大山水格局概念-—“一巢连江淮,一岭望众山”。通过江淮运河,巢湖南连长江,北接淮河;市区北部为江淮分水岭,是区域重要地理标识,周边大别山、琅琊山等“名山”环列,形成了支持合肥大发展的大开大阖的山水格局。将“一巢连江淮,一岭望众山"的大

  山水格局引入城市核心区,形成五大生态绿楔.

  在都会区空间结构上,控制半径、轴向发展、突出脊梁,形成疏密有度、城绿交融的“双脉双翼·大湖绿城”.

  城市中心脉:以老城区、高铁枢纽和滨湖CBD为核心,逐步形成强烈的都市中心脉,引领城市中心功能区南移。

  新型功能脉:沿合芜走廊方向,以低冲击方式依次布局空港新城、高新区、滨湖新区、创智新城、柘皋产业基地和巢湖市区,形成融生态环境、都市休闲、旅游度假与城市创新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脉.

  东西产业翼:以经开区、高新区和新站三大国家级园区平台和肥东肥西县城经济发展为主体,形成东西两大产业翼。

  三大工程生态治理巢湖

  区划调整后,合肥的最优势资源是巢湖,最大挑战也来自巢湖。通过“安澜巢湖、活力巢湖、生态巢湖”三大标志性工程,争取使合肥成为国际浅水湖泊生态治理的示范.

  安澜巢湖:包括主城区和重要园区防洪排涝、环湖大堤综合整治、大型对江排洪泵站、主要支流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

  活力巢湖:包括引江济巢、引泉入城、江淮运河、滩地清水廊道、湖泊生态水位调控等工程。

  生态巢湖:包括污染治理、河口湿地、生态岸线、防浪林台、候鸟天堂、鱼形小岛、观浪崖台等工程。

  另外,在环巢湖旅游发展方面,该方案提出形象定位:“众恋有巢,大爱成湖。”以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未来科技智慧为内核,凸显亲水人居文化的国际湖泊休闲度假目的地。

  具体旅游项目体系概括为“1173工程”。一大旅游盛会——中国巢湖·世界水休闲博览会,项目定位:世界首创以“水休闲"为主题,集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博览会;一座地标性创意吸引建筑——未来巢(中国巢湖·世界水休闲博览会中心会址);七大主题功能项目为水生态之巢湖国际湿地示范区、水运动之巢湖国际水运动公园、水游乐之巢湖水嬉戏乐园、水师之1862淮军水寨、水城之古巢州水下千年古城、水乡之三河古镇、水田之大圩创意农业休闲产业园;三大旅游度假综合体指的是创智新城科技度假综合体、半汤温泉科技养生综合体和滨湖新区RBD综合体。

篇八: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7.05.052017.05.05

  城市建设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培育创建一批产业聚合、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外延明确,体制创新、风光秀美的特色小镇,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要求,紧扣“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三大导向,深刻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体制,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到2020年,分批培育创建20个市级特色小镇,争创省级以上特色小镇10个左右,重点打造3-5个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小镇。鼓励各县(市、区)培育发展县级特色小镇,原则上都要创成一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一)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按照产业发展“特而强”的要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和支柱,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进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坚持区域规划科学化。按照区域规划“融而优”的要求,立足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小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生态规划,突出功能集成、多规合一,合理界定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发展区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空间。(三)坚持建设形态风格化。按照建设形态“精而美”的要求,充分体现小镇个性、内涵、魅力,找

  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产业要有竞争力、文化要有传承力、建筑要有亲和力、生态要有自然力,体现区域差异性,形成“一镇一风格”。

  (四)坚持功能建设集聚化。按照功能叠加“聚而合”的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高端、现代、引领发展的功能配套,打造高端的创新创业平台、现代的公共服务平台、引领发展的展示服务平台,提高资源要素吸附能力。

  (五)坚持运作方式多元化。按照制度供给“活而新”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特色小镇,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作平台,营造支持小镇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重点任务(一)构建产业发展平台。重点聚焦我市有特色、有基础的产业,着力打造产业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产业小镇重点聚焦汽车、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类产业。构建小镇大产业,每个小镇精准定位一个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旅游风情小镇依托我市独特的特色文化、历史遗存、乡土民俗、自然风光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推进特色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品牌线路,打造全省旅游发展新亮点。(二)优化小镇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的要求,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原则上特色小镇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园区或小城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严格划定小镇边界,选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申报范围内规划建设用地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三)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旅游因素和文化因素,有机整合小镇内外的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注重小镇的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以及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加强特色小镇道路绿化、生态隔离带、绿道绿廊和片林建设,构建“河林田湖共同体”系统生态格局。加强园林绿化、景点雕塑、旅游设施建设,营造功能齐全、亲水近绿的秀美风光。加强小镇人文精神塑造,打造独特景观文化,形成镇在景中、景在镇中的“高颜值”精品小镇。(四)彰显创新创业特色。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

  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鼓励特色小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五)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特色小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镇综合承载能力。所有特色小镇要按照3A级以上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完善内部路网,打通外部交通连廊,提高特色小镇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供水设施建设,实现特色小镇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完善电力、燃气设施,推进集中供气、集中供热或新能源供热。加大特色小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提高宽带普及率,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特色小镇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

  (六)强化重大项目投入。明确特色小镇建设主体,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建设需求,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吸引央企、民企、外资等各类主体投入到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来,社会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一批重点产业建设项目。3-5年内,新兴产业主导的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健康养老、现代农业类的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创意创业、文化旅游、历史经典类的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主导产业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70%,第一年完成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以上投资均不含住宅项目。

  三、创建程序(一)组织申报。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对各地不平均分配名额,创建工作由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负责实施。市级特色小镇创建通知发放后,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发展实际,及时组织申报。申报方案做到“十明确”,即明确总体策划单位、创建类型、四至范围、主导产业、功能定位、投资主体、投资规模、推进机制、建设计划、宣传推介方案等,附概念性规划。同时提交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图、功能规划和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等,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二)分批审核。收到创建申请后,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织专家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认证,分批对各特色小镇创建方案进行审查,提出创建建议名单,经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予以公布。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申报对象,原则上在市级特色小镇中择优产生。(三)考核管理。加强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将特色

  小镇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体系,突出考核市里确定的3-5个重中之重特色小镇。对创建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年度考核合格的特色小镇兑现相应扶持政策,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级特色小镇予以退出。开展特色小镇评选活动,在考核达标小镇中评出优秀特色小镇。

  (四)验收命名。通过3年左右的创建培育,如期完成各项建设目标的特色小镇,经当地政府初验合格后,向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验收,报经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以市政府名义公布市级特色小镇名单。省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命名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政策支持(一)加强用地保障。特色小镇建设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经市、县(市、区)政府批准,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等新业态产业,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需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若符合划拨用地目录要求,可依法划拨供地。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特色产业项目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依法先行办理供地手续。(二)强化财政扶持。对如期完成创建任务、经市验收合格并正式命名的大市区范围内的特色小镇,由市级财政补助500万元。为支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对大市区列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市级财政采取预补助方式,前两年每年预拨付200万元,剩余部分待验收合格后拨付到位。对列入市创建名单,但3年内未能创建成功的特色小镇,收回补助资金。对大市区范围内创成国家级、省级的特色小镇,由市里再另行给予适当奖励。积极探索市县联动成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和特色小镇发展基金,综合运用补助、贴息、奖励等手段支持特色小镇引入各类基金、发行债券以及运用PPP等建设模式。(三)加大金融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模式,发挥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同作用,以市场化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建设。支持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用于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和省各类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申请长期低息贷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到特色小镇增设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探索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鼓励保险和证券机构通过债券、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投资。(四)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特色小镇在各项改革中先行先试,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引入第三方服务,积极探索项目审批新机制、土地供应新模式。加大高端人才的招引力度,特色小镇引进的各类人才享受各项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

  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具体工作由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织实施,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各地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定期上报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二)落实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是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计划,切不可政府大包大揽、一哄而上。要制定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年度工作任务,组织编排重点项目,完善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制定完善具体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服务机制,积极指导推进相关工作。(三)突出重中之重。市级层面重点培育创建3-5个在省内外有特色、叫得响的特色小镇,相关县(市、区)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邀请国内顶尖机构进行总体策划,高质高效规划建设,同步开展有层次的宣传推介活动;加大市级层面财政、土地、金融等支持力度,重大事项提请“一事一议”,集中精力财力,政策聚焦,争取早出形象、早见成效。(四)强化宣传推介。各县(市、区)政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统筹策划和宣传推介特色小镇,加强引导,重点宣传小镇的创建特色、产业定位和人文风情,以差异化、区别化为主,打响特色小镇品牌,为特色小镇进一步集聚资源、做优做强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加强督查推进。建立特色小镇联络员工作交流制度、统计报送制度和监测评估机制,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统计局建立特色小镇统计指标体系,采取季度通报和年度考核的办法,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开展统一监测。盐城市人民政府2017年5月5日

  ——结束——

篇九: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李磊

  【期刊名称】《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9(011)005

  【摘要】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运用和推广成为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汽车厂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但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市场"叫好不叫座".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李磊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9.7

  【相关文献】

  1.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黄金十年--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召开[J],刘学文2.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之路“2015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预热[J],欣迪3.新能源汽车面面观--“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观点集锦[J],万禄义4.产业发展: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是关键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小镇暨新能源汽车高

  峰论坛在金华举办[J],孟杨5.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路——评谢青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化过程研究》[J],史欣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打造党建示范片区范文(通用多篇)

  打造党建示范片区3篇打造党建示范片区__区__镇__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日期:一、基本情况(一)示范区名称__区__镇__村乡村振兴示范区(二)示范区规模__区__镇__村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以“现代农业”为主题,蔬菜产业园为依托,项目建设总面积约5000余亩。以__村为核心启动区,与周边村联合发展。(__区__镇__村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图)__区__镇__村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庄一览表(三)示范区概况

  __区__镇__村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总面积约5000余亩,项目规划“一轴两心三环”发展框架,既······。

  (__整体规划图)(__产业分布图)(示范区“__”规划图)以__镇__村村为核心,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粮食作物以蔬菜种植为主。基础设施及配套达到“九通一平”,金融、物流及产业等服务机构健全完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__发展目标,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不动摇,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过程中,__先后荣获__称号。示范区荣誉资料二、创建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越。__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区位优势。(示范区区位图)二是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__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开展绿化提升,建设了一批生态绿化示范村;实现了农村卫生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美丽乡村实景图四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污水处理站、气代煤

  五是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六是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三、创建思路(一)工作思路——放大优势,创新模式一是明确发展思路。立足产业基础和农业规模优势,明确产业兴农、强村富民的发展理念。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二是创新创建模式。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打造近郊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模式。(2)抓点带面,抱团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推进重点项目工作中,积极争取政策、用活政策、用好政策,突出组织振兴根本保障和产业振兴基础。(三)提升途径,创新平台四、创建任务目标立足本地优势,本着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着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建设,形成以文化为特色,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生态教育、研学旅游等为主要功能的田园综合体。两年内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五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典范。(一)产业振兴生产美

  1、做优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做强工业。以高端轻工产业园为基地,形成高端轻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纸制品产业基地。

  3、做美城镇。以打造全国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为目标,坚持以街道驻地改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把小城镇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

  (二)人才振兴事业美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2、大力培养乡村工匠。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三)文化振兴乡风美1、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坚决制止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倡树社会文明新风尚。(四)生态振兴环境美1、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禁烧措施,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确保每年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强化污染防治。硬措施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污

  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三年内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3、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行好城乡环境治理保洁职责,落

  实保洁员保洁责任,推行好农村垃圾户集中、村收集、街道运输处理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新能源利用。

  (五)组织振兴和谐美1、大力加强农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班子,配强书记,实施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2、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3、认真做好“放管服”服务群众工作。继续抓好街道“放管服”服务大厅、村级服务室,继续完善“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五、创建实施计划(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共分三期进行:一期于__年底,完成__二期于__年底,完成__三期于__年底,完成__(二)项目于__前建设及投资计划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示范创建工程领导小组,科学编制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做到街道党政一

  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推进落实到位。

  (二)强化人才支撑。积极贯彻落实人才政策,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模,邀请专家现场教学,培养出众多“土专家、田秀才”,为__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加强资金保障。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重点支持示范创建点和草莓特色小镇建设。加大争取项目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

  (四)提升科技创新。建设完成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创新创业者提供小额保证保险贷款补贴(创保贷补贴)、开业补贴、创业孵化补贴等。

  (五)创新金融服务。围绕农产业特色种植、科技创新服务等产业,引导当地银行向示范区内重点产业、优质创业项目贷款支持。拓展示范区内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加大银企对接洽谈和协调力度,提升科技金融对接和融资服务能力。

  (六)建立示范区开发运营机制、建设期和建成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示范区将开发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休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式发展。下步,示范区乡村振兴工作将取得重大突破,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乡村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3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一整套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度

  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附件:(一)乡村振兴示范区基本情况表(二)其他辅助性资料或证明材料(三)《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情况统计表》(五)《__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六)《__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他辅助性资料或证明材料1、政策支持乡村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请示田园综合体项目合作协议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强化新旧动能人才支撑的若干政策》的通知(5)乡村省市区级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设实施方案(6)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7)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8)2019年__区美丽乡村建

  设工作要点

篇十一: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P>  -

  .

  XX市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各工业园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集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切实发挥工业园区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示X区、创新引领发展示X区、产城融合发展示X区、绿色集约发展示X区,为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二)发展目标。——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X区。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思路,积极谋划和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提升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园一业一特色”产业布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

  -

  -.可修编-

  -

  .

  发机构比例达到5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

  ——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X区。健全技术创新支持方式和形成机制,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创新服务保障,着力加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厚植园区发展优势。到2020年,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比例达到50%以上,搭建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0家以上,R&D占园区GDP比重达到3%。

  ——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X区。树立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处理好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人员安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推动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促进园区协同发展、联动发展、整体发展。到2020年,“两园三区”产城融合发展典型示X效应明显。

  ——打造绿色集约发展示X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促进园区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巩固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大幅增加。

  -

  -.可修编-

  -

  .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园区规划整合。1、修编园区规划。按照XX市城市规划总体要求,结合“两园三区”发展理念,重新对全市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进行修编,科学合理确定各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定位等,促进园区集聚发展。牵头单位:市规划管理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2、合理确定园区数量。规划建设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XX丝路经济园,巩固提升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综合保税区、XXXX新区建设,整合灵武、贺兰、XX新区、综保区羊绒产业园区规划,形成“一园多区”生态纺织产业示X园,对各县(市)区其他园区进行再规划整合,原则上一个县(市)区只规划保留建设一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每个集中发展区最多可确定3个区块,每个区块明确发展1个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园一业一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二)明确园区产业定位。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

  -

  -.可修编-

  -

  .

  集约”的思路,积极谋划和培育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聚合XX市创新资源,集成

  高端制造、研发孵化、科技金融服务、商务配套等新兴产业和服务功能,打造X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带动XX经济发展的新引擎、XX智慧产业发展基地和未来科技制高点。

  ——XX丝路经济园打造面向丝绸之路国家的国际交往中心,非公、跨省、金融贸易、智慧产业等经济产业集群的创新区,以非公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健康、文创、旅游产业协作区。

  ——XX经济技术开发区(含金凤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服务中心)重点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商贸物流及特色健康消费品产业,打造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示X区。

  ——XX综合保税区重点布局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及航空物流产业,打造XX市加工贸易产业聚集区及国际物流分拨中转区。

  ——XXXX新区重点布局发展全域旅游、临空经济、高端服务业、通航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区域性金融商贸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全域5A级景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通航产业基地。

  ——XX生态纺织产业示X园整合贺兰、灵武、XX新区、

  -

  -.可修编-

  -

  .

  综合保税区纺织产业,建设“一园多区”生态纺织产业示X区。XX生态纺织产业贺兰园区建设以彩色聚酯纤维新材料生产为主体,色纺色织、服装、家纺、装饰产品、产业用纺织品等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生态环保集约型纺织工业基地;XX生态纺织产业灵武园区重点发展羊绒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羊绒产业研发集聚地,世界羊绒产业知名品牌的加工地和国际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羊绒深加工基地;XXXX新区高端智能纺织产业园区着力构建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为特色的高端智能纺织全产业链条,打造占据行业制高点、引领西北、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技术现代纺织产业集群;XX综保区纺织产业区充分发挥XX综合保税区进出口不受许可证及配额限制优势条件,大量进口美国、澳大利亚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优质棉花原料,为区外企业提供良好的原料配套服务。

  ——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X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再生加工、电子废弃物及金属型材加工、再生资源建材加工、非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及二手车交易、陆港物流中心等。打造依托宁东、立足XX、辐射周边、西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X区,争创国家一流的城市矿产示X基地。

  ——灵武临港产业园区立足与综保区、XX新区优势互补、产业聚集、错位发展、融合共建,规划布局“电商物

  -

  -.可修编-

  -

  .

  流产业、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及健康产业、航空港配套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新型工业,搭建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建设面向全国、辐射中东的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永宁工业园区(含望远工业园区、闽宁扶贫产业园)重点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发酵与制药、机械加工制造、建材及装饰、电气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及印刷包装产业。打造XX市重要工业基地,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示X。

  ——贺兰工业园区(含贺兰德胜工业园、XX生物科技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医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家俱制造及装饰材料主导产业,建成科技型、环保型、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做强XX市新型工业城。

  ——XX通航产业园规划建设机场核心区、通用航空制造发展区、总部基地与航空主题文化社区、通航小镇四个功能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运营及服务业,打造西北区域性通用航空消费高地和XX通用航空发展标杆区。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三)推进园区创新发展。4、支持企业主体科技创新。健全技术创新支持方式和

  -

  -.可修编-

  -

  .

  形成机制,落实国家、自治区激励创新各项政策,激励有创新意愿、有发展潜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着力突破3D打印材料研发、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后处理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场发射材料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引进通用航空品牌企业和研发团队,在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和装配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5、改造传统产业。聚焦能源化工、羊绒产业、生物制药等领域,围绕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打造、装备升级、节能降耗、“两化”融合,加快推进纺纱线、西装生产、氨纶纤维新材料、高档衬衫面料等项目建设,形成棉纺织全产业链、羊绒纺织全产业链及保税、物流、跨境贸易的完整体系;推进优势原料药升级换代,逐渐向生产化学制药制剂等高附加值高的成品转变,延长生物医药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

  -.可修编-

  -

  .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统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6、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智能化成套输变电设备、精密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机器人、铸造用3D打印设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打造太阳能光伏材料、蓝宝石晶体材料、碳化硅微粉、石墨烯材料、发光材料等战略性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支持企业抢占增材制造、通用航空、生命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智慧XX建设,推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全力建设5G城市,提高信息化水平。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7、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和大型民企,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应。每年优选一批优强企业和规模以上“专精特新”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鼓励并购重组和品牌整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

  -.可修编-

  -

  .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合外侨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8、突出产城融合。把产业发展作为立城之基、兴城之本,不断强化产业园区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重点在“两园三区”统筹协调产业集群、人口集聚、综合服务、生态环保等功能布局,促进园区产业、人口与空间规模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永宁、贺兰、灵武中心城市带动发展园区;统筹推进园区“互联网+”和生产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园区产业发展智慧化、运行管理智慧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鼓励各工业园区协同发展工业规划、现代物流、检验检测、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同步提升,打造宜工、宜商、宜居、宜游、宜学园区。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人社局、环保局、住建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9、注重吸纳转移就业。加大工业园区技能人才支撑水平,提高特色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积极开展通用专业(工

  -

  -.可修编-

  -

  .

  种)常规技能培训,加大对紧缺专业(工种)及高层次技能水平的培训,形成园区人才梯队。鼓励工业园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产业工人,重点吸引农村贫困劳动力到园区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才工作局、扶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五)突出绿色集约发展。10、坚守环保底线。严把入园项目审批关,确保入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实施铁腕治污,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鼓励园区企业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减少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绿色低碳园区。落实园区减排降碳行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带动园区传统产业低碳化升级改造。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低成本化改造,支持环保专项资金向工业园区倾斜。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

  -.可修编-

  -

  .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水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11、坚守土地底线。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标准,预期不达标企业按面积补交土地闲置费。通过依法收储、“腾龙换鸟”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低效土地,加大力度对园区已征未用土地进行清理,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园区建设通用厂房,提高园区容积率,促使园区综合容积率不低于国家最低标准0.6。对园区内存在的“僵尸企业”予以坚决清理,合理规划土地再利用。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12、坚守生态底线。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空间规划、沿黄生态经济带对生态建设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共赢。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与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合作,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创新“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发展模式。支持重点园区创建生态工业示X园区、循环化改造示X试点园区等绿色园区和培育绿色企业。创建

  -

  -.可修编-

  -

  .

  园区绿化、美化、净化的环境,园区绿地率不低于35%、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林业局、规划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13、坚守安全底线。建立园区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严格实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制。强化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绘制“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图,实行差异化管理。加强园区危险废物规X化管理,确定危险废物重点监控企业清单,加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促进园区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督促园区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重处罚违规XX企业。督促园区企业建立“五落实五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入园企业安全设施及职业卫生“三同时”主体责任落实率达100%、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率达100%、隐患排查治理率达100%。牵头单位:市安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可修编-

  -

  .

  14、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统筹整合工业发展相关资金,综合运用补助、贴息、购买公共服务、产业引导基金、奖励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自治区、XX市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县(市)区和社会资金以持股方式投入,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5年内政府性投资收益全部留在园区滚动发展。协助企业申报自治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以按贷款基准利率全额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企业补助。支持园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扩大规模,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亿元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开展园区政府债务专项清理工作,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工业园区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金融工作局、地方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15、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加快落实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资源配置、土地供应、电力交易、水资源配置、环保指标等要素支持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建设,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组团式招商、全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促进项目落地。牵头单位:市经合外侨局

  -

  -.可修编-

  -

  .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国土局、水务局、环保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国网XX电力公司

  16、降低园区用电成本。加快推进售电公司准入制,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率先成立售电公司,开展电力直接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开展增量配电业务。2020年前,对新建企业、项目新增负荷的工业用电免征0.01元/千瓦时城市附加费。对单晶硅、蓝宝石、电子级晶体等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和高技术服务给予大工业用电支持。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地方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国网XX供电公司

  17、降低工业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公用事业项目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探索设立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投融资公司,支持园区和民间资本合作成立园区发展基金。支持重点园区及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区域集优票据等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协助企业申请自治区工业运行专项调控资金,对重点企业流动资金新增贷款和当年投产的新建重点项

  -

  -.可修编-

  -

  .

  目当年贷款,给予基准利率30%的贴息。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18、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加大投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教育培训活动。设立园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硕士、博士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优化产业人才结构,鼓励和吸引青年大学生到工业园区就业。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牵头单位:人才工作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19、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两不出”服务,充分结合窗口服务与网上审批,建立“联审快办”绿色通道。强化招商引资的

  -

  -.可修编-

  -

  .

  联动机制,实行建设项目“园丁式”、“保姆式”全程代理服务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2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XX市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园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具体负责推进园区转型发展的日常协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要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推动园区建设,确保取得实效。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统计局、林业局、规划管理局、经合外侨局、金融工作局、行政审批服务局、人才工作局、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地方税务局,国网XX电力公司21、完善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统计制度,加强

  -

  -.可修编-

  -

  .

  对园区发展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综合监测分析,要对入园工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按季度发布统计数据。

  牵头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22、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对全市各工业园区进行定期考核的工作机制,具体由“XX市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考核细则,加强对重点工业园区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加大对园区产业发展集中度、单位用地产出、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考核。把园区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予以重点任用考虑,对工作不力的,予以严肃追责。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23、加强管理团队建设。要有针对性地优选配强园区领导班子,要打破身份、级别、地域限制,把优秀专业人才和年轻干部充实到园区,在干部选拔使用上,优先使用有园区工作履历、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加大园区干部培训力度,打

  -

  -.可修编-

  -

  .

  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的园区干部队伍。要管部门要多组织园区主要负责人及干部到发达地区的园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人才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XX新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

  -

  -.可修编-

篇十二: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P>  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状态、经验与路径选择

  刘厚莲【摘要】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9页(P93-101)【关键词】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发展路径;人口市民化【作者】刘厚莲【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郊区建设和打造了一批经济产业发展的亮点区域,主要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专业产业园区等。这些园区

  为城市经济产业发展增补了重要动力,但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流入,这些园区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如人口就业流动性大、城市功能薄弱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类园区的基础上逐渐成立建设了一批城市新区,如浦东新区(1992年成立)、滨海新区(2005年成立)、两江新区(2010年成立)等,截至2016年6月,我国国家级新区总数达到18个。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强调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当前,就如何推进新区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联系、产业与城镇功能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相协调,即促进产城融合已成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挑战。为此,有必要深刻认识产城融合的内涵,判断我国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状态,探讨分析未来促进新城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等。“产城融合”是一个新词。伴随着我国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渐设立为新城新区,学术界于2010年明确提出“产城融合”。以“产城融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期刊论文数量显示:2010年2篇,2011年10篇,2012年19篇,2013年44篇,2014年94篇,2015年100篇,2016年151篇,说明近年来该词快速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对它的研究和讨论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2013年以后。在政府层面,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着力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2014-2020年)》,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产城融合”一词,明确指出“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以及“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1]。目前,产城融合面向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产业园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协调,逐渐将范围扩大至新城新区设计,甚至是省市发展。“产城融合”自提出以来,并没有给定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学者们普遍认为产城融

  合的核心内涵基本一致,均为产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张道刚(2011)认为产城融合的核心含义是: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强调“平衡”二字,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也只能“空转”[2];李文彬和陈浩(2012)从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三个方面解析产城融合的内涵,即产城融合为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活力提升[3];陈云(2012)从集居住区、工业区和商贸区为一体的职业、居住与生活相互融合模式,以产业区建设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4];刘荣增和王淑华(2013)认为政府所追求的产城融合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同步完善、新区产业发展选择与城市定位吻合、城市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融合三层涵义[5];孔翔和杨帆(2013)认为产城融合体现的是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6]。总体而言,学者们普遍认为产城融合强调的是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更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等公共服务的载体。城镇化起源于工业化,且发展于工业大发展,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影响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影响、互动协调的发展关系,即产业发展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迁移流动,城镇化反作用于产业向中高端方向不断迈进。可见,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就业结构、城乡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演变,理论上逻辑关系密切,实际中不可分割,两者需配合协调发展。因此,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是人在就业空间、生活空间的协调统一、融合发展,即“产-人-城”的融合发展,综合反映人口在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新区与老城区的协调、传统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发展。根据两个关联事物(如A、B两个事物)协调发展的规律,协调发展状态有三种:A与B同步协调发展、A比B超前发展、B比A超前发展,显然后两种状态协调发展程度较差,这为判断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状态奠定基础。根据事物协调发展状态,结合世界各个国家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历程来看,产业

  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三种状态类型: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如英美等发达国家;城镇化超前于产业发展,表现为过度城镇化或超前城镇化现象,如拉美国家;产业发展超前于城镇化,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现象,如中国。第一种类型: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良好,称为“协调型”,它是一种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产城融合水平较高。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产业发展提升了城镇化水平,城镇规划日渐清晰完善,城镇规模布局较合理,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化也为产业发展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形成巨大的集聚经济效应,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表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协调发展。通常而言,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协调过程经历较长时间,尽管两者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病”,然而经过有效的城市管理和治理,最终仍呈现出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第二种类型:城镇化超前于产业发展,表现为超前城镇化或过度城镇化,称为“过度城镇化型”,这是一种低水平的产城融合发展状态。对产业发展而言,由于长期的进口替代或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扎实、产业结构层次难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城镇化而言,长期偏向城市的发展战略,导致人口快速集聚于城镇,城镇化脱离产业而大幅超前发展,城镇化走向粗放型发展道路,城镇发展脏、乱、差以及布局不合理,最终引发明显的“城市病”。第三种类型:产业发展超前于城镇化,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称为“滞后城镇化型”,它也是一种低水平的产城融合发展状态。对产业发展而言,由于长期实施工业主导的发展战略,再加上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难以高级化,呈现第二产业比重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基本特征;对城镇化而言,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壁垒等制度,人口流动受到严重影响,城镇化水平提升缓慢,并且流入城市的人口未能享受同等市民待遇,

  导致人的城镇化未充分实现,城镇化经济效应发挥不足,难以有效促进服务业发展。因此,这种类型的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未能有效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新城新区产城融合状态基本属于第三种类型,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协调性不高,呈现低水平的产城融合发展状态。通常而言,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在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地带,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城市功能较弱,就业人口居留意愿不强,表现出明显的人口早晚流动、季节性流动,导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割性,即职住分离现象明显。尽管新区从高端前瞻的角度规划新区发展,融合了产城融合的现代发展理念,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完善交通建设等,但仍摆脱不了新区人口就业稳定性较低、人才吸引力较弱、人口居留意愿较低以及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左学金,2014[7])。由此,新区传统产业发展基础较为扎实,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薄弱,产城融合水平较低。当前,新区发展将步入在存量上找增量,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冯奎,2015[8]),即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新区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的重要时机。立足新区实际、明确发展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新城与老城区协调发展、营造新区宜居宜业氛围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典型新城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有益于吸取促进产城融合的经验,为其他新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选取了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充分总结产城融合发展的做法,以期提供经验借鉴。深圳坪山新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北部,下辖坪山、坑梓两个办事处共23个社区以及广东省深圳出口加工区,目前总人口约65万人,常住人口33.15万人,户籍人口4.5万人。自2009年6月建区以来,坪山新区坚持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全

  面推进“五大新城”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功能新区。第一,在制定综合发展规划方面,新区在2010年制定出台了《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新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规划指引的作用。第二,在产业定位方面,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确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机器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七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第三,在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新区在南布、沙湖、金沙3个社区试点“整村统筹”,从社区整体角度出发,通过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产权、资金及相关政策,整合优化社区和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市二次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土地释放效益。第四,在交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新区在2015年实施了交通大会战、河流大会战等大行动,分别实行路长制和河长制,由新区领导挂点负责新区每条道路、河流建设。第五,在促进人口市民化方面,新区2014年底开始实施现代市民培育工程,以“做现代市民,建设和美坪山”为宗旨,以“传统文化弘扬、文明生活促进、遵纪守法宣传、优良品德培育、阳光少年成长、先进榜样示范、坪山精神塑造、人际和谐养育”八大子工程为核心,努力提升新区人口素质,促进争做现代市民。2001年,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市总体规划(1999-2020)》,标志着青浦新城成为11个上海新城之一。青浦新城位于上海西部,距离上海市中心城约30公里,下辖8个镇,3个街道,目前常住人口约为119.8万人,户籍人口47.7万人。“十二五”以来,青浦新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为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首先,青浦新城制定了《上海市“青浦新城”总体规划(20092020)》,依托青浦产业、水资源基础,以“产城一体、水城融合”为理念,强化青浦产业支撑作用,完善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推动产城一体化建设。其次,依托青浦新城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提出建设具有“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绿色水城”,吸引长三角地区人口人才流入。第三,探索工业用地

  “腾笼换鸟”,面对青浦新城产业不断升级、土地资源匮乏的压力,对区内附加值低、耗能高、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工业企业淘汰,释放园区土地空间,并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2011年,四川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新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东南方向,区域面积达到1578平方公里,共3市、7县、37个乡(镇)。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标志着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一是明确提出发展现代高端产业、“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天府新区明确提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理念,产业发展定位于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二是依据新区发展基础,构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的空间发展结构。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一带两翼”是指居中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和东西两翼产业功能带;“一城六区”是指天府新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三是探索“产城一体单元”建设模式,新区率先提出要建设35个“产城一体单元”,预计每个单元的规模大致为20~30平方公里、20万~30万人口,规划总人口600万。在单个产城一体化单元体内,加强完善居住区优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配套等。经验表明,编制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促使新区经济产业转型、产业园区载体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等是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社会融合发展工程,促进人口市民化,提升新区人口人才集聚能力和就业生活稳定性,使得人口在新区工作生活更具有幸福感,最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

  秀”[9]。目前,多数研究仍集中在规划角度(贺传皎等,2017[10];魏秀月、戴根平,2017[11]),产业升级角度(谢呈阳等,2016[12];阳镇、许英杰,2017[13]),而在以人为本方面讨论的却不多,尤其是在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方面讨论不多。通常而言,新区建设时间较短,如何从产业经济主导的功能区转型为集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于一体的新城区,既需要从基础上做好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即从全局角度对产业、城市建设、交通、商业生活配套、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营造宜居宜业氛围,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人口承载力,也需要重视新区与老城区的协调发展,实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融合发展,这依赖于推进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人才在新区集聚,提升人口居留意愿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产—人—城”融合发展。早先城市发展普遍将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带,由于规划理念的偏差导致了明显的产城分离现象(卢为民,2015[14]),引发了较大的城区交通压力,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周边地区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城市病,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另外,随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发展,流入园区或开发区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园区或开发区的城市功能较弱,人口流动频繁,影响了产业有序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当工业园区或开发区被提出规划建设发展为新城新区时,树立和践行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经验表明,城市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是有效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是指在原本相对独立的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空间规划等基础上,将各个规划有机综合为一体,提高规划发展的效率与一致性,如“三规合一”“多规合一”的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空间、城市空间结构、交通、

  商业、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布局等起到了统领方向和前期规划作用,以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新区产城融合描绘了美景蓝图,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指引了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人口就业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协调发展。通过新区综合规划建设,人口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将能实现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有效缓解了职住分离的矛盾,还能大大提升新区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为流入人口在新区安居乐业和获得幸福感提供有效保障。如何在发展新常态中促使新区形成强大的人口、人才吸引力,促进流入人口融入本地?对微观个体而言,人口、人才是否流入主要取决于流入地的就业机会、生活成本(住房、出行等)、生活配套服务、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综合因素。人口、人才只有在流入地能找到比较满意收入和发展机会的工作,才能流过来;只有在流入地能有可负担住房和比较满意的生活配套环境,才能留得住;只有在流入地享受便利优质的子女教育和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子女父母等家庭成员才会随之流动,才能最终扎下根。为此,新区只有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交通建设等,为人口、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大力发展交通便利出行以降低生活成本等,才能促使人口、人才在新区安居乐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对新区建设开发而言,需要明确新区发展与其功能定位相符,通过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建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为手段,重点整合产业转型升级土地空间,布局城镇化发展所需的城市功能配套(如教育、医疗、商业区、生活住宅区、公共场所),完善新区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具体而言,通常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较扎实、城市功能薄弱,为促进新区产城融合发展,一是要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淘汰和转移落后产能、引进和培育优质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着力建设新区综合城市交通体系、商业、住房、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等重要基础设施配套,如布局建设地铁、高快速路、产

  业区、中心商业核心区、文化区等,促进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宜居宜业氛围,增强人口吸引力和提升人口生活便利性和居留意愿,进而提升新区城市形象。新区通常由于工业主导发展历程,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表现为人口规模较小、人才队伍规模较小、人口就业稳定性较低、人口居留意愿不高。产城融合表面上是人口在城镇就业生活融合发展,要实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相互融合,实质上是要促进人口人才集聚新区,并使流入人口在新区能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能够“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即流入人口在劳动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壁垒,以及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导致人口在流入地并不能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因此,人口市民化是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2[15];迟福林,2013[16]),但这在当前新区促进产城融合进程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人口市民化的核心是促进人口在新区能够享受同等市民待遇,使得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父母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合,以促进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由此,推进产城融合的关键是牢牢抓住流动人口市民化。第一,借助大数据思维,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人口基础数据库,用“数据”说话,支撑人口服务管理科学研究和决策尤为重要。以卫生、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已建立的人口数据库以及本地建立人口数据库为基础,如深圳建立的“织网工程”人口数据库,建立数据建设统筹部门(如深圳市龙岗区成立数据统筹办公室),整合与扩展建设覆盖面广、内容全面的人口基础数据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及时掌握新区范围内的人口变化规律,准确把握人口劳动就业、住房、健康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发展状况。第二,加强土地整备、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流动人口住房呈现居住不稳

  定、租房价格低廉、住房条件较差等特征,城中村、老棚户区也就成为了他们主要居住聚集地。在推进新城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进程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的主要途径,将能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居住幸福感。要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指导,明确新区改造区域,大力整顿、拆迁和改造老旧社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按照照明、卫生、自来水普及率、暖气、煤气等统一标准进行规划改造,保障改造质量,努力改善流动人口居住基本条件。第三,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流动人口,把流动人口逐步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针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农业外来人口,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入学教育等全覆盖,享有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促进流动人口“举家迁移”,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协调”的发展理念正快速渗透至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区产城融合是“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新城新区地处大城市边缘地带,通常产业基础较扎实、城镇化较为落后。为促进“产—人—城”协调融合发展,要重点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一是要通过新区综合规划和核心项目建设,如“多规合一”的综合发展规划;二是要把握产城融合的核心,努力促进人口市民化,突破劳动就业收入、住房、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差异带来的发展障碍,使流动人口在本地能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三是明确新区定位,强化新区产业发展优势,完善城市核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新区交通、商业生活配套等,提高流动人口劳动就业稳定性和生活便利性,逐步缓解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分割的矛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经济功能的园区或开发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产城融合高水平发展。

  【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3-16.[2]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1.[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4]陈云.“产城融合”如何拯救大上海[J].决策,2011(10):52-54.[5]刘荣增,王淑华.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6):18-22.[6]孔翔,杨帆.“产城融合”发展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基于对江苏昆山的实地调研[J].经济问题探索,2013(5):124-128.[7]左学金.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与产城融合:问题与未来政策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5-9.[8]冯奎.新城新区步入依托存量求增量的新阶段[J].中国发展观察,2015(6):63-65.[9]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R].2015-12-21.[10]贺传皎,王旭,李江.产城融合目标下的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7(4):27-32.[11]魏秀月,戴根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的政策探索与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7(6):67-72.[12]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财经研究,2016(1):72-82.[13]阳镇,许英杰.产城融合视角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研究——基于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7(4):79-87.[14]卢为民.产城融合发展中的治理困境与突破——以上海为例[J].浙江学刊,2014(2):151-154.[15]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5):3-13.[16]迟福林.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未来10年的中国[J].经济体制改革,2013(1):9-11.

篇十三: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P>  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可以节约能源成本,提升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是能源发展的方向。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智慧能源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国内发展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综合智慧能源;障碍;建议1、前言我国传统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由此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出。加之国际上能源矛盾日益尖锐,全球气候变暖,国内资源数量有限,粗放式的发展又导致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怎样合理计划和利用资源,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CO2排放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智慧能源应这种新的需要而生,完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开展综合智慧能源优化调度和用能服务平台的研发和工程示范应用,利用该平台可以促成电、热、冷、气、水多种能源协同,源、网、荷协同运营;促成区域内能源总量和结构的优化,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实现不同能源主体之间的互动,供需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生产、输送、供应成本;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制度,发挥能源的最大效用;提供灵活便捷的能源服务;实现优先使用水电、天然气、风电、光伏等清洁发电形式,降低CO2排放;促进能源产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1]。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智慧能源发展现状近年来,智能能源以其节能降耗、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安全性等优势,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在21世纪之初,美国提出了综合能源发展计划,以促进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促进综合能源系统的广泛应用。2003年,美国进一步提出了针对综合能源发展计划的Grid2030计划。该计划旨在传统电网结构上,融合广泛的分布式智能系统,包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核能,并结合热力和天然气系统,将打破现有能源结构的局限,提高现有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使传统电网构架发生巨大改变,提升电网的输电效率,且将给美国能源市场化运行带来更大契机,最终形成高效可靠经济的美国能源网络[2]。2008年,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启动了一项创新计划,旨在建立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未来能源系统,并开始开发和测试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以低碳环保和经济节能为目,选择6个示范项目,开展清洁能源消费、节能和双向互动的研究[3]。近几年,在智慧能源的建设方面,我国出台了《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开展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补充通知》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推动智慧能源的发展。启动了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320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当前我国也正在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等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障智慧能源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国内针对智慧能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已经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一些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从不同层面展开了重点技术和产品的科研工作。例如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在“电、热、冷、气、水”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优化控制技术方面开展了平潭岛综合智慧能源规划,蟠龙湖智慧小镇

  等项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推进东莞立沙岛,江西贵溪、上海前滩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关于标准方面取得的成果是在2019年4月18日正式发布了《智慧能源企业分类》及《智慧能源企业评估指标》。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台与“智慧能源”相关的标准,填补了国内在智慧能源企业界定分类及评估方面缺乏有效评价准则的空白。

  3、智慧能源发展的障碍及建议智慧能源是一种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式,相关技术、模式及业态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阻碍,不利于智慧能源的快速发展。(1)智慧能源在规划上各个部门间要加强协同。当前我国各地电、热、冷、气、水等能源在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规划之间相互独立,缺少部门间的协作。(2)民众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计划,持续地开展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以提高公众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3)智慧能源建设规范和标准不完善。虽然我国发布了《智慧能源企业分类》及《智慧能源企业评估指标》,但是对于智慧能源的发展建设远远不足,需要制定能源转换类标准、设备类标准、监管类标准、信息交换类标准等跨行业公用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4)智慧能源是能源加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缺乏跨界复合型人才,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机制来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5)缺乏智慧能源建设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应有政府主导编制包含多能源的智慧能源中长期规划,明确智慧能源发展实施目标,以确保智慧能源有序、健康发展。4、结语综合智慧能源是为区域内用户提供电、热、冷、气、水等能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够节约能源成本,提升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用户体验,是能源发展的方向[1]。目前我国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为了智慧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克服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提出了在规划上各个部门间要加强协同;加强民众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智慧能源建设规范和标准;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机制来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和做好智慧能源建设顶层设计和路线图的建议。

  参考文献[1]赵凤云,韩放,户平.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04):68-69.[2]徐冬青.发达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新态势与中国的政策取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06):161-169.[3]叶泓炜.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电能路由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7.

篇十四: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P>  2022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守夜人”。企业家坦荡真诚与党政干部接触交往,做强实业、做大主业,成为地方发展的增长极、强引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生态圈”已形成。截至目前,全县各类民营企业共有家,其中工业企业家,占比00.00乐建筑类企业家,占比00.00%;三产服务业企业家,占比00.00%;农业企业家,占比00.00%。

  一、主要做法

  (一)抓好政策扶持这一关键措施。不断完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发展的意见》《关于落实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十余个文件,大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增加财政投入,支持鼓励全民创业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助推企业发展。在202x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对缴纳税金贡献突出的等家企业,亩均纳税额表现突出的等家企业,新建项目、技改扩规表现突出的等4家企业,争创品牌方面表现突出的等家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表

  现突出的等家企业给予表扬奖励,对在企业税费、就业带动、产业拉动等方面贡献突出的等家企业,给予余万元的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比较高的达余万元,比较大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近期,围绕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全县集中开工了工程、集团工业园等个项目,总投资亿元,涵盖了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制造、休闲旅游、扶贫产业等领域,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抓好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个“三强”企业税收增长00.00%;县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机制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鼎力合作,总投资亿元的粉煤气化二期工程一次点火成功,粉煤加压气化炉、空分、净化等关键装置均为全国同类最大规模,增效降耗成效明显,在全国化肥百强企业中跃升至第位。集团多功能纸和高速纸机生产线技术装备领先同行业年以上,被评为省“工业绿动力”计划示范项目;集团综合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创新有亮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新增研发平台家,引进创新型人才名。202x年,全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个、名牌产品个;装备获得“省优秀节能成果”称号。二是创新现代投

  融资模式。坚持“财政+基金+金融”投融资模式,加快政府融费平台市场化转型。扩大产业直投基金规模,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企业发展。不断加大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力度。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新型融资手段,盘活静态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与企业成功对接资金亿元,集团获得亿元的产业直投资金,为企业扩规增效打下坚实基础。加快金融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优化了全县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仔细落实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企业转贷应急机制,组建万元的转贷应急资金,帮助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多家企业渡过续贷难关,建立贷款利息补贴机制、担保补贴机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等,202x年为企业贴息余万元。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启动孵化园区建设。三是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载体作用,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走向一致、与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原则,持续完善管理体制、用人分配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引导推动县经济开发区、新区向“区管村居”“区街合一”“区镇共建”方向发展,不断创新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完善服务

  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了园区动力、活力和承载力。积极引导各乡镇依托传统历史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制度活而新的综合性特色小镇,目前,全县已经建成影视特色小镇、生态旅游小镇等个特色小镇。

  (三)抓好环境优化这一重要保障。一是营造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出台实施《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行政审批做“减法”、市场监管做“加法”、公共服务做“乘法”,有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启动实施五大行动项改革,调整县级行政权力事项项。推出大项小项“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00.00%。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等权力事项,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试点推进“证照分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和诚实守信的服务环境。二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法治”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月活动,结合“七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

  企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教育引导企业家依法诚信经营、公平公开竞争。政法机关协调配合、密切沟通,依法惩处侵害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权益的违规违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积极预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法机关牵头开展“政法护企”“企业宁静日”等专题活动,深入实施“一企一警”包保制度,加大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推进“平安企业”建设。将每年的元旦定为全县“安全生产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队督导检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惯例。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全县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全县各级安全生产理念,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构建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篇十五: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P>  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

  一、工作思路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为主线,以场景

  驱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场景创新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为引领,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应用,为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提供更多“高含金量”场景条件,积极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推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

  ——系统布局、统筹推进。统筹政策、机制、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市区、行业、领域等资源,有序开放场景供给,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创新驱动、数字引领。充分发挥市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超大城市治理需求,促进基于数字化的智慧城市发展。

  ——区域协同、融合赋能。以“三城一区”、市城市副中心为核心,以中关村“一区多园”为拓展,以服务协同发展为方向,形成场景建设集聚效应和场景供给多元态势。加强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创新资源聚合,带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健全制度、创新监管。健全场景建设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加速技术、产品应用和迭代,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提高服务

  能力和监管效率,实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建共享的场景应用格局。三、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10+”综合展现市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壮大“10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市场空间,培育形成高效协同、智能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将市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四、重点任务

  (一)面向智能交通,构建绿色安全智慧出行体系。丰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场景,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部署5G车联网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率先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在城市出行、物流运输等场景应用,促进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一体化融合发展。聚焦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体系建设和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等相关应用场景,围绕交通计算、绿色交通一体化和公交线网优化等需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在全市交通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示范。聚焦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等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智慧车辆、智能维护、智慧建设、智慧制造等,推动机器人、非降水施工、环境智能感知及控制、智能安检、北斗导航、5G、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改造、11号线、19号线等项目中推

  广应用,服务保障市民安全、便捷、绿色、舒适出行。(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重大项目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管委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

  (二)面向智慧医疗,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药健康交叉融合。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引入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整合线上线下医疗资源,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拓展健康管理、数据运营、金融服务等增值功能,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诊疗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围绕医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诊疗等关键环节,加快预导诊机器人、语音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技术布局,推动医院内部流程再造,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委、市药监局、市医保局、市银保监局、市金融监管局)(三)面向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智慧社区、环境治理等应用场景,推广城市大脑场景的组织经验,大力发展城市科技,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超高清视频等技术应用。加快综合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技术开发,推广5G网络图像传输和处理技术、终端接收和网络视频技术应用,为智慧安防提供支撑,提升首都安全整体防控智能化水平。支持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污染源监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及森林防火

  应急救援等领域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与集成示范应用,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市科委)

  (四)面向政务服务,运用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效率提升。聚焦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全网通办”,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减环节”,实现工作日全程交互式在线实时服务,不断提高线上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重点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数字身份等居民个人信息的全链条共享应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强化新技术在“互联网+”监管领域的应用,推动线上闭环监管和“非接触式”监管。综合运用新技术开展政务服务创新示范。推动运用新技术对政务服务质量等定期进行精准评估。(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局、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政府)(五)面向线上教育,以数字化驱动教育现代化。加强数字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和统一服务门户建设,做好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共享。选择部分学校开展互联网教学试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平台型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慧教育业务,探索“互联网+”教育等未来教育新模式。将线上教育类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各类学校与平台型企业合作开

  发在线课程、个性辅导等优质线上教育产品。(责任单位:市教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六)面向产业升级,加速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高效设施农业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强5G、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业AR、数字孪生、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助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兴服务经济发展,培育研发、设计、检测等高端服务业态,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远程办公,支持企业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能协同办公平台,为企业提供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等远程办公服务。运用数据加密、信息安全等技术,保障远程办公信息和数据安全。围绕内容创作、设计制作、展示传播、信息服务、消费体验等文化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5G、VR等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探索中小企业上云的典型场景及实施路径,积极培育相关平台型企业,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电局、市文物局、区政府)(七)面向企业服务,探索数字融合发展新模式。持续深化企业应用场景组织工作。围绕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保险等行业技术需求,推动区块链、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型企业参与相关应用场景建设。深入对接能源、电力、通信、高铁、航空、建筑等领域企业,共同围绕智慧能源、数字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工厂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凝练一批具有较大量级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融合、现场总线控制等领域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国资委)

  (八)面向“科技园区”,加快智能技术体验应用。聚焦“科技园区”智能技术典型场景应用,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重点环节,加强数字孪生、云转播、沉浸式观赛、复眼摄像、多场景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体验布局。加快推动园区等三大智慧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集成利用的智慧场馆,推广自动驾驶、智慧导览、高清直播、智能机器人、数字化3D重建等技术在园区聚集应用,助力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盛会。(责任单位:市科委、区政府)(九)面向重点区域,加强重大应用场景示范组织设计。聚焦“三城一区”城市大脑建设、“能源谷”、“生命谷”、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布局,加快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能仪器仪表等应用场景落地。聚焦市城市副中心环球影城、地下交通环廊、设计小镇、城市绿心等重大项目技术需求,加强数字建筑、智慧灯杆、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应用。

  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综合保税区,推广应用新型海关监管技术。加快数字复原、智能化全自动立体停车、市政“多杆合一”等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责任单位:科学城管委会、科学城管委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海关、市城市管理委、区政府)

  (十)面向协同创新,加快构建跨区域产业链生态。将工业升级改造应用场景作为推动协同创新重要内容,加强对接,聚焦重点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支持企业参与两地应用场景建设,搭建相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在钢铁行业,加强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系统、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在装备行业,推进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智能控制等技术示范推广;在石化行业,支持模拟仿真、信息物理融合等技术应用;在建材行业,推动工业机器人、先进仪表等技术落地;在食品加工行业,推广大数据、物联网、生产线数字化控制等技术运用;在纺织行业,开展VR、3D打印、数据建模等技术示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管委会)五、保障措施(一)探索实施“包容、审慎、开放”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应用场景建设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包容期”管理和柔性监管方式,依法审慎开展行政执法。在医疗、教育、交通、政务服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场景项目中,支持科技型企业参与应用

  示范,推动监管模式创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交通委、市政务服务局、市药监局)

  (二)探索建立科技攻关和场景应用新机制。探索建立开放的科技攻关新机制,明确揭榜任务、攻坚周期和预期目标,征集并遴选具备较强技术基础、创新能力的企业或高校院所等集中攻关。组织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搭建场景“沙箱”,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验证,为数字技术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场景机会。(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局、市交通委、管委会)(三)构建公平竞争、择优培育的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机制。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企业答题”模式,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推动有序发布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广泛征集场景解决方案,依规遴选优秀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开展同台竞技和技术产品公平比选,形成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多方参与长效场景建设机制。(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各区政府)(四)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加快实施全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市级大数据向各区开放共享。深化以目录区块链为核心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完善职责、数据、库表三级目录体系,循序构建数据采集、汇聚、处理、共享、开放、应用及授权运营规则,推进信用、交通、医疗等领域政务数

  据集逐步实现分级分领域脱敏开放。探索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市场,加快数据交易,保障流通安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政策协同支持应用场景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政府资源支持应用场景建设,在金融服务、数据开放、科研立项、业务指导等方面加大对场景建设的支持。用好科技创新基金、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场景项目、底层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创新政府采购需求管理,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合理考量首创性、先进性等因素,不得仅以企业规模、成立年限、市场业绩等为由限制企业参与资格。(责任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六)加强市区两级应用场景建设管理。各区、各部门要加大组织力度,把应用场景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工作专班,加强业务协同,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加强规划设计,用好智库“外脑”,按照细化、量化、项目化、具体化的要求做好场景封装、评议工作。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场景招商功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场景建设。细化需求挖掘、技术梳理、方案编制、咨询评议、审核发布、对接实施等组织流程,引入行业专家等参与场景初期设计,共同挖掘技术应用需求,寻找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级各部门)(七)培育融通发展的应用场景创新生态。

  鼓励大中小企业结成应用场景“联合体”,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加强场景组织设计,通过搭建场景平台开放技术、标准、渠道等资源,利用众智、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共同推进场景建设。支持底层技术跨界示范应用,实现不同场景协同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场景集成服务企业和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技术集成“总包”、场景供需对接等服务,不断提升场景组织效率。(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管委会、各区政府)

篇十六: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P>  产城融合汇报材料(一)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___理论、“___”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二)发展目标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到___年,“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1—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___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___万人,市区人口达到___万人,城镇化率达到___%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___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___万人,市区人口达到___万人,城镇化率达到___%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1.实施“园区升级行动”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推动产业园区从职住分离向功能复合转变,从单一生产型区域向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元化、—2—多功能、多点支撑的城市产业功能区转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以园区积聚企业,以企业振兴产业,重点推进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纺织工业园区等三大工业平台建设。邵武经济开发区,规划向香铺、吞源、朱山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林产加工业,提升初级产品板材层次,加快室内装饰材料、高档进口木家具、竹制家居用品的发展,着力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竹木加工基地,积极争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向行岭、下沙方向推进,与屯上、下沙、晒口工业平台连片发展,重点发展以氟、硅、炭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研发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扩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水北规划纺织工业园,依托邵武火电厂扩建实施热电联产,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以染整环节为中心,上游向棉纺、织造产业延伸,下游向服装加工、鞋帽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夯实园区基础设施。用好用足“低丘缓坡地利用开发”试点政策,拉开园区框架。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协调好产业设施、居住设施、服务设施等在园区及周边范围的合理布局,注重与临近区域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强化土地节约集约,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提高园区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科学设臵园区管理机构,强化

  园区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实现政区合一。配套完善商贸物流体系,促进海关设立监管场所,加快建设集市

  —3—场信息、现代仓储、快递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商检及海关报关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专业园区,打造省级物流园。2.实施“城区融合行动”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管理试点,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加强规划之间有效衔接。按照产城融合目标要求,推进“一城四翼”融合发展的市区格局。东翼,中心城区向东结合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延伸至吴家塘镇;南翼,中心城区向南依托邵武经济开发区建设,延伸至城郊镇香铺村;西翼,中心城区向西沿生态休闲旅游区向龙斗方向带状拓展;北翼,中心城区向北规划纺织工业园,延伸至水北镇大漠村。将城郊镇、水北镇、下沙镇和吴家塘镇纳入城区统筹发展,逐步形成东起吴家塘镇,西至水北镇龙斗村,南至城郊镇香铺村,北至水北镇大漠村的城市框架,规划控制区面积约___平方公里。提高中心城区对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城市二环路建设工程,扩大城市建成区框架。推动芹田片区、坪上片区和苦竹湾片区的整体开发,扩大城市容量,为吸引外来人口落户创造洼地环境。按照覆盖园区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坚持公交优先,建设中心客运站和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完善市政公用设施,—4—加快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城市排水、管道燃气等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加大园区公共租赁房、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加大商业业态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形成辐射闽赣周边的商贸流通集散中心。发挥“山、水、绿”优势,建设精品山水园林城市。3.实施“旅游区建设行动”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实现“游武夷金湖、驻福地邵武”。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硬实力”基础,以张三丰太极文化、儒学和平文化为“软实力”依托,加快养生游、文化游、休闲游产品开发。加大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力度,高水准做好和平旅游度假小镇规划,着力推进和平古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整合博物馆、民俗馆、李纲馆等资源,提___成奇峡、云灵山漂流、国家森林公园等山水旅游景区,打造以文化山水为品牌,以欢乐体验为主导的文化山水欢乐走廊,发展养生旅游;持续开展龙舟赛、摩托车越野赛和太极拳等体育赛事,发展运动康体休闲游;加快温泉项目开发,打响氧吧温泉品牌,将太极养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养生产品。加大旅游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___省旅游经济强县。


推荐访问: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新能源 小镇 方案

猜你喜欢